吹埙招魂吗(西周时期力推礼乐制度)
西周时期力推礼乐制度,编制宏大,促进了乐器的制作与发展
今天小编要带给大家的文章是有关于西周时期的礼乐制度发展,话不多说,快点和我一起看看今天的内容都讲了些什么吧!西周初期力推礼乐制度,宫廷表演的乐舞的规模、结构和编制宏大,促进了乐器的制作与演奏的效果。周代除了沿用商代乐器外,新发明的乐器共有七十余种,以质地材料不同可分成“八音”。即金、石、土、革、丝、木、匏、竹,与《周礼·春官·大师》曰“皆播之以八音——金、石、土、革、丝、木、匏、竹”相符。其中金以钟、镛、钲、铙、铎、铃等,石为磬、鸣球等,土即埙(或作壎)、缶等,革之鼓、建鼓、鼗鼓等,丝之琴、五弦琴、瑟、筑、筝等,木之柷、敔等,匏之簧、笙、巢(大笙)和(小笙)、竽等,竹之箫(排箫)、篪、(笛)、管。《史记·苏秦列传》曰:“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弹琴击筑。”
“八音”分类法是周代音乐和乐器发展的产物,可见先秦时期音乐与乐器科技水平较为发达。尤其打击乐器编钟和编磬是礼乐重器,则演奏出响彻宫廷内外极具影响的旋律。弦乐器是合奏和伴奏或者独奏的乐器。先奏时期琴家师旷、师文、伯牙则是奏琴的高手。《荀子·劝学篇》曰:“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古有伯牙鼓琴,钟子期善听而遇知音。《史记》为汉代司马迁撰,其中《周本纪》则有西周时期重要历史事件的记载。
《秦本纪》《三代世表》《十二诸侯年表》《吴太伯世家》、《齐太公世家》《鲁周公世家》、《燕召公世家》、《宋微子世家》、《晋世家》、《楚世家》、《郑世家》、《赵世家》《魏世家》等以及《礼书》、《乐书》、《律书》《历书》《天官书》、《封禅书》、《平准书》均有记载西周时期重大史事。班固著《汉书》中的《诸侯王表》、《百官公卿表》、《古今人表》《郊祀表》、《五行志》、《艺文志》、《西南夷传》、《匈奴传》均有记载西周史事。还有范晔所著《后汉书》中的《西羌传》亦记西周时期的历史事实。
《两周金文辞大系》为郭沫若1934年所著。《西周铜器断代》1955年至1956年为陈梦家著,《金文通释》日本白川静著。《西周青铜器铭文分代史征》为唐兰著,《商周青铜器铭文选》为马承源著。儒家所传有关礼书即《周书》,则是以天地四时分设六卿,分掌六典,以天官司冢宰为六卿三首而执政,乃为儒家的理想安排和改造的理想政典,记载了西周时期的制度史。《仪礼》相传为周公老所作,据考为战国时期的作品。《礼记》则是儒家讲述礼仪的选集而已。
礼本起于夏商成于西周,衰于春秋战国。正如《礼记·礼器》所云:“礼也者,反本修古,研不忘其初者。”各种礼仪活动中都具体地反映出古代社会的典章制度的全貌。研究中国古代历史和音乐考古必先关注历史文献资料,进而深入到出土文献中去,窥视历史文化、音乐文化和社会典章制度的具体资料。《周礼》成书年代数有争议,其中有西周说、春秋说、战国说周秦之际说、汉刘歆伪造说等等。尽管如此,但见于诸家均推《周礼》是记载西周时期史事应当无疑。
《周礼》则叙理想国官司政之法等诸多形式,以及有关治理国家的政治思想。则有宏纤毕贯、体大思精的治术,且有鸿篇巨典之称。集儒、法、阴阳五行于一体,则对研究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和治国思想颇具学术价值。《尚书·召诰》曰:“我不可不监于有夏,亦不可不监于有殷。我不敢知曰,有夏服天命,惟有历年。我不敢知曰,不其延。惟不敬厥德,乃早坠厥命。”故有西周人关注夏商兴衰史,不重蹈覆辙。研究夏、商、周三代的音乐文化,就得通览其先民的历史,才能寻觅到先秦时期音乐文化的源头。
《楚辞》为战国时期屈原所作,在南方楚国民歌基础上形成的歌曲体裁。至汉代被人们称为楚辞。即有“书楚语,作楚声,纪楚事,名楚物”。诸如楚声则指战国时期长江、汉水和淮水流域的民间歌曲。譬如:《涉江》《采菱》、《阳阿》、《激楚》、《阳春》、《白雪》、《下里》、《巴人》等等。《九歌》取名夏乐旧名,由11首歌曲组成。同是屈原根据楚国南部地区祀神歌曲基础上加工而成的。有朝廷祀典歌舞的特点,其最后为《礼魂》。诸如《东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东君》、《河伯》、《山鬼》、《国殇》均为描写人对神的礼赞。
还有屈原神品之作《离骚》则是根据楚国地方乐曲《劳商》改编填词形成的。其中《招魂》是以民间招魂时所唱的歌曲再进行创作。《九章》中有《怀沙》、《哀郢》均为仿民间歌曲的风格形成的作品。无疑《楚辞》可与《诗经》相媲美。《楚辞·招魂》曰:“肴羞未通,女乐罗些。陈钟按鼓,造新歌些。《涉江》、《采菱》,发《杨荷》些”。“竽瑟狂会,損鸣鼓些。宫廷震惊,发《激楚》些”。“士女杂坐,乱而不分些。放陈组缨,班其相纷些。郑卫妖玩,来杂陈些。《激楚》之结,独秀先些。”
今天的文章到这里就结束了,大家看完以后有什么感受呢?如果喜欢今天的文章的话可不要忘记给我们点赞收藏哦,如果有自己的一些想法或者给我们的建议也欢迎大家发表在评论区,小编都会仔细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