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发生了哪些惨剧(安史之乱)
在安史之乱中,有过一场极为惨烈的的战役——睢阳保卫战!守将张巡率领7000唐军坚守睢阳,抵挡13万叛军,前后历时十个月之久。而最为让人震惊的却是,张巡在城中粮草已尽的情况下竟是放任守城士卒以城中妇孺百姓为食,造成了“人吃人”的惨剧!
今天我们就来深入的盘点一下,惨烈的睢阳保卫战背后的正义与邪恶!

一、睢阳是大唐“回血”的关键
当时安史之乱已经进入到了相持阶段,安禄山叛军由前期的势如破竹逐渐转为锐气丧尽,而遭到重创的大唐帝国虽然形势依旧严峻,但是整个国家已经因为这场战争而全面动员起来。随着国家机器的高速运转,江南财赋之地的钱粮开始源源不断地运往大唐帝国的后方,在这样的“回血光环”加持之下,唐帝国正在源源不断地获得生机。
那么只要这种局面持续下去,叛军安禄山一方必然是越打越弱,而唐帝国一方则是越战越强,攻守易势只是时间问题!

那么要保持这种状态的前提条件就是江南财赋之地不丢失,而钱粮税收运往朝廷中枢的渠道不被切断。而睢阳恰恰就是这一切的关键,其一方面是叛军切入江南的最后一道屏障,同时又是大运河钱粮运输的枢纽!
所以,安禄山叛军一定要拿下睢阳,而唐帝国一定要守住睢阳!

二、睢阳之战,张巡已经竭尽全力
面对13万叛军,睢阳守将张巡手中仅有7千士卒,但正是在如此强弱悬殊的情况之下,张巡依旧坚持了整整10个月,歼敌至少5万以上,原本城中军人和平民约三万余人,打到最后生还者近数百。做到这个程度,毫无疑问张巡已经做到了自己能做的极致!
而让后世所诟病的是张巡在守城过程中,因为城中粮草消耗殆尽,万不得已之下只能让守城士卒以城中老弱妇孺为食。如前文所述,睢阳的意义无比重要,所以必须要守住,守住睢阳的前提又是守军得有东西吃!所以,“人吃人”这是万不得已,万不得已,万不得已,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三、睢阳失守可能造成的灾难性后果
那么反过来,如果张巡没有不惜一切代价拼命守住睢阳,结果会是什么样的呢?
最直接的结果就是叛军切入江南,大唐的中枢的财政“回血”被迫中断。那么接下来呢?唐朝最为富庶的江南之地将会遭到叛军的肆虐,数百万的百姓将会陷入到生灵涂炭的绝望境地;而因为得不到“回血”唐朝后续的平乱反攻将会无限期延后,安史之乱结束的时间又将变得遥遥无期……
对比这样的结果,现实中正是因为张巡坚守睢阳十个月,使得大唐帝国提前做好了反攻的准备,在睢阳陷落不久,针对安禄山叛军的全面反攻吹响了号角!如果没有这十个月,不可能有这样的结果!
所以张巡的行为可以定性为“损睢阳一隅而全天下”!

四、“值不值”与“对不对”
综合前文所述,实际上我们讨论的是一个“值不值”的问题。从结果来看,张巡“损睢阳一隅而全天下”的行为可以说是值了!只不过即使是这个所谓的最小的代价,依旧是残酷到了极点,依旧让人难以接受……
那么从另一个层面来看,张巡身为唐将,睢阳军民身为大唐子民,为了保家卫国而进行的睢阳之战毫无疑问是具有正当性的,只不过是在正义的战争当中采取了最为极端的手段!所以整件事是“对”的!
既然张巡这么做值了,也对了,那么为什么还要去诟病他呢?
图/来源于网络
文/华夏问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