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平行四边形基础知识)
前言:以前曾经跟各位探讨过三角形的相关知识,并没有探讨四边形的知识,而进入初二第二学期,平行四边形的知识,成为数学的重点内容。通俗地说,四边形由两个三角形构成,可就是这两个三角形的形状,以及它们的组合,绝对会组成什么样的四边形。

通常来说,常见的四边形包括下面几种:
1、普通四边形;四个边没有特别的关系,角与角之间也没有特别的关系。
2、梯形;一组对边平行,等腰梯形和直角梯形是特殊的梯形。
3、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且平行,菱形、长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下面从三方面对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性质和解题,进行具体地分析和探讨。基础好的学生可以直接略过前两点,直接进入平行四边形的实例解题,最后一题是压轴题,是综合性的题目,一定要认真看完。

一、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依据
一般来说,常见的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性质主要有以下几点
1、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
2、两组对边相等的四边形
3、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
4、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
以上四点是最基础的四边形判定定理。

而实际解题中,会出现很多有趣的已知条件,也可以辅助判定平行四边形,像四边形两组对角相等;四边形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同旁内角互补;或者在平行四边形中加入一些线段,而间接证明是平行四边形。总之,要牢记平行四边形里面的几个关键点:平行、四边形、角或边相等,三角形全等。这些都是在平行四边形的证明和性质中经常要用到的几何知识。

二、平行四边形的主要性质
由于菱形、长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因此本次不专门讨论这些特殊的情况,只讨论一般的情况。如果掌握普通平行四边形的性质,那么对理解特殊平行四边形的帮助非常大。
如果一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那么就会具有如下的性质:
1、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相等。
2、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角分别相等。
3、平行四边形的邻角互补。
4、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的高相等。
5、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6、连接任意四边形各边的中点所得图形是平行四边形。”

除了这些之外,还有其它的性质,例如平行四边形四条对角线把平行四边形分成两组全等的三角形;平行四边形之中,有四组边相等,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使得有八组角相等。
这些知识虽然很枯燥,但是学生需要认真理解,不只是会背,更要能够理解,动手写一写,动手画一画。才能真正掌握平行四边形的知识。为解题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平行四边形的解题实例
下面有两道例题,例题和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性质有关,还会有其他的相关几何知识。通过例题,能够以练代学,提高学生解答平行四边形的题目。
例题1:在△ABC中,AB=AC点D在边BC所在的直线上,过点D作DF//AC,交直线AB于点F,DE//AB,交直线AC于点E.
(1).当点D在边BC上时,如图1,证明DE+DF=AC
(2).当点D在边BC的延长线上时,如图2,当点D在边BC的反向延长线上时,如图3,请分别写出图2,图3中DE,DF,AC的数量关系,不需要证明。
(3).若AC=6,DE=4,则DF等于多少?
解析:第一小题证明 主要是利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以及题目中告知的△ABC是等腰三角形而证明出来。
第二小题和第一小题的解答方法类似,第三小题中求DF的长度,可以根据第一小题中DE+DF=AC可得DF=AC-DE=6-4=2
下面把图1的证明拍成图片,发布如下:

例题2:如图:抛物线经过A(1,0),B(5,0),C(0,5/2)三点,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在抛物线的对称轴上有一点P,使PA+PC的值最小,求点P的坐标,
(3)、点M为x轴上一动点,在抛物线上是否存在一动点N,使A,C,M,N四点构成的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若存在求N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本题是一道综合题,既考察二次函数解析式求解方法,又考察动点问题,最后考察平行四边形的基础知识。当然本题还考查学生的计算能力。
下面对三个小题分别进行分析:
第一个小题的解答比较简单,可以设函数解析式为y=a(x-x1)(x-x2),因为函数经过的三点,有两点在X轴上,可以轻松求出解析式。通过求解得出解析式为y=-(x-5)(x+1)/2

从此函数解析式可知,对乘轴l解析式x=2,A,B两点关于对称轴l对称,连接CB,交对称轴于P点,连接AP,可知AP=PB,因此CP+AP=CB,P点就是要求的点。过C,B两点的直线解析式为y=-(x-5)/2 ,根据x=2和y=-(x-5)/2可知P点坐标为(2,3/2)
第三小题难度略大,通过图形可以观察到,如果存在平行四边形AMNC,则N点纵坐标应该和C点纵坐标相等,因此根据函数解析式y=-(x-5)(x+1)/2可以算出C点横坐标等于4,这样这个题目就解答出来。

总结:通过本次的知识讲解,学生掌握平行四边形的各种知识,并且结合习题进行强化,使所学到的知识加以巩固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