碉堡怎么理解(土得掉渣的土楼干什么用的)
前天,我们发了一张土楼相片让大家猜猜是干什么用的?因此吸引了大量网友的热烈反应,有人说是茅房,有人说是牛棚,有说是碉堡,也说是烤烟楼,真是众说纷纭,热闹非常!

▲网友留言区,最多人说是茅房.......哈哈……
其实说是茅房也是有点道理的,因为农村人都会建这样的建筑做茅房。说它是牛棚的看起来也是挺像,估计现在也真是牛住的新房了。说是瞭望楼,炮楼,碉堡也是有道理的,看看上面的每个洞口就像是射击窗。还有烤烟楼的,就印证了在上世纪70年代人民公社的伟大历程。
那到底是什么呢?今天我就是来解答案的!
我们再来看看实景相片

▲阳春山村古炮楼
顶部是农村常用的瓦片遮风挡雨,周围是红泥砖建成,最底部用大石头垒起来的,现经历风雨的洗刷可以看到露出了石头。在楼的中上部四面有细小的窗口,分布均匀,顶部还有一个稍大的窗口。对了!这就是炮楼,集防御与瞭望于一体的炮楼!在留言区留言是炮楼、碉堡或瞭望楼的朋友都可以理解为正确答案了!你们是最棒的!这经历百年岁月,建于上世纪20-30年代用来防匪的炮楼,它最高处有瞭望口,周围有射击窗,底部用坚固的石头做基础防挖防水,科学合理,符合时代特征。可能大家又有点纳闷,这样的土楼怎么样能做炮楼呢?要是现代的大炮一发炮弹就放倒了,就算没有现代炮弹,这样的土楼,不是轻轻一挖一撞就倒了吗?其实不然的,因为在这栋炮楼的对角处还建有另一栋炮楼,两栋楼之间可以相互保护。当发现有敌人冲到对面炮楼下放火或撬楼时,对角的炮楼的山民就会向对面开枪射击,这样就可以相互保护、相互作战,土匪就算冲到炮楼下面奈何不了!
据小编爷爷那一代人说,在1900年前后,阳春的山区活跃着一股鱼肉百姓的山贼(土匪),以绑架人质索取赎金为活,村民们只能以本姓族人组成一个防护整体,建炮楼、牌楼,以众人之力量保护自己及家人,这样的炮楼正是反映了当时的历史背景了。这座土得掉渣的土楼,看起来不经一击,事实上它经历近百年风雨的考验,仍然是屹立不倒,可见其也是非常坚固的。
讲了这么多,有人可能对这个炮楼很感兴趣,想去那打打卡,晒晒朋友圈,那它的地址在哪里呢?它就坐落在阳春市双滘镇双坪村委会大虾自然村,这座浸烟百年历史的炮楼,已经成为我们见证历史的文物,只有你到了现场才能感觉当年的惊心动魄!才能细细品味历史长河中的五陈杂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