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钺雪梅这首诗的意思(走近古诗词:卢钺《雪梅》)
雪梅
〔宋〕卢钺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这首诗的后两句,喜欢古诗的人都能脱口而出,关于这首诗的作者卢钺的生平事迹资料记录只有寥寥数语。卢钺诗作存世只有十几首,最有名的是两首《雪梅》诗,让他跻身于宋朝诗人的行列。
先来看一下诗中一些词语的意思,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未肯,是不肯的意思。降是多音字,在这里读(xiáng),是认输、服输的意思。骚人,诗人,通常说骚人墨客,在这首诗里既是泛指诗人们,也包含有诗人自指的意思。阁同搁,意思是放下。评章的意思评论、评议、评判,这里是指评判梅花与雪花谁高谁下,谁优谁劣。逊的意思是逊色、不如、比不上;输是败给、不及的意思。

看完这些词语的意思,再读一读这首诗,你能理解这首诗的大概意思了吗?
梅花和雪花都认为自己是春天最美的,谁也不肯服输。诗人难以评判梅花和雪花谁是第一,只得放下笔认真思考、比较一番。(最后的评判结果是)梅花须逊让雪花三分晶莹洁白,雪花却输给梅花一段清香。
这首诗一开始以拟人的手法,呈现一幅动态的画面,这动态不是雪花飞舞、梅花飘摇,而是在争论是谁报告了春天的到来、谁才是春天里最美的使者、谁是早春的特色,它们互不认输。一个“争”字别出心裁,展现出梅花和雪花争强好胜的性格,画面生动活泼。它和“红杏枝头春意闹”里的“闹”字,有异曲同工之妙。接下来对于诗人的描写是一反常态,诗人看到此情此景,心绪难平本想,表达一下对春天的赞美之情,本来应该是一番“激情的表演”,却由于一时难于评判高下,只好停下笔来凝神思索,画面由动而静。这两句把静的写活了,把动的写沉默了。

后两句是对梅与雪的评判,诗人就像一位评委(裁判)一样,向他们宣布评语:从视觉方面来说,梅花比雪花洁白度要差一些;从嗅觉方面来说,雪花却没有梅花的香味。其中“三分” “一段”将洁白和香气物质化了,使人觉得颜色、香气可以测量。
纵观这首诗,我感觉它很像一个寓言故事,在讲述一梅雪争春的故事之后告诉读者一个道理,梅花和雪花都很美丽,它们都为春天增光添彩了,但是它们又各有优缺点(长处和短处),无法评判它们的高低。记得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有一篇课文《陶罐和铁罐》,为我们讲述的就是这样一个道理。诗人表面上是写梅花和雪花,其实是在告诉我们道理:人无完人,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要看到自己的长处,也要看到自己的短处,与人要和睦相处,有些时候、有些事情,没有必要非得明争暗斗一较高低。

这首诗也让我们看到了宋朝诗歌的一个明显特征——言理。宋朝以前的诗歌是以言志、言情为主要特点,而到了宋朝,特别是苏轼,开创了以言理为特色的新诗风。我们比较熟的苏轼的《题西林壁》就是其中有代表的一首,它前面写景,后面说理。如果说宋朝以前的诗是情景交融,那么宋朝诗歌则是景理交融。苏轼曾这样来描述诗的革新——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
卢钺虽不是名家,但是一首雪梅,为他争得了诗歌园地的一席之地,细品此诗,你是否隐约觉察到诗人内心也有一种不服输的精神,也有一种被人发现、被人重用的渴望,自己虽然不是出类拔萃,但也有担负起一方责任的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