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口皆碑是什么意思及其典故
有口皆碑是一个常用的成语,意思是指人们口口相传,无不称赞。而这个成语的典故,也是非常有趣的。
一、什么是有口皆碑?
有口皆碑是指众人口耳相传,对某件事情或某个人物无不赞誉。这个成语的出现,是因为某个人物的行为或言论,让所有人都感到非常赞赏和称赞,于是就有了这个成语。
二、有口皆碑的典故
有口皆碑的典故,发生在中国古代的南北朝时期。当时,有一个名叫陶渊明的文学家,他在当时非常有名,人们都非常喜欢他的作品。
有,陶渊明去参加一个宴会,宴会上有一个名叫刘义庆的人。刘义庆是一个非常有学问的人,他的著作《世说新语》也非常有名。在宴会上,陶渊明和刘义庆聊了很多,大家都非常喜欢他们的言谈。
后来,陶渊明走后,宴会上的人们开始各自谈论陶渊明和刘义庆。大家都对陶渊明赞不绝口,称他是“文学巨匠”、“才华横溢”、“人品高尚”等等。而对于刘义庆,人们的评价就没有那么高了。
于是,有人就说“陶渊明的名声真是太好了,有口皆碑啊!”这就是有口皆碑这个成语的典故。
三、有口皆碑的用法
有口皆碑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某个人或事物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赞扬。比如,我们可以说“这个歌手的演唱真是太好了,有口皆碑!”或者说“这个公司的产品质量非常好,已经有口皆碑了。”
总之,有口皆碑这个成语,是一个非常形象而又生动的词语,用来形容一些受到广泛赞扬的人或事物,非常贴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