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比有哪些(一场浪漫的探寻之旅——寻找生活中的比)
“轻负高质”是教育改革追求的目标之一,也是当前“双减”的应有之义。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并非只是单纯量的减少,同时需要有质的提升。探究性作业注重多感官融合,重视知识之间的联系和迁移,能让学习过程自主有效,学习结果个性多元。在探究实践中孩子们运用所学,发现新知,情感与态度、学习习惯和能力都会得到很好的发展。
近期,延安实验小学六年级数学组依托教材,组织孩子们开展了综合与实践活动--寻找生活中的比。课中组织学生收集测量国旗的长和宽,并计算它们的比值,探索其中的规律。课后,孩子们运用刚刚学到的比的知识,结合掌握的测量技能,利用统计的思想,通过对数据的比较分析,自主探索了“生活中的比”,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煮饭时米和水的比例是1:1.2,如果喜欢干一点的米饭,水和米的比例一般是1:1,如果喜欢粘稠一点的米饭,水和米的比例是1:1.5。

泡红茶、绿茶时,茶叶与水的比例是1:80或者1:100。

配比为1:10的蜂蜜水最好喝,1:15的口感过于浓甜,1:5的口感过于寡淡;配比为1:2的橘子水最好喝,3:2的口感浓甜,3:1的口感过于浓甜;配比为1:5的奶茶最好喝,1:2的口感过于浓甜;发现水与茶的比为1:4味道比较淡,1:3的味道刚好,1:2味道过浓。


用体温枪量出自己的体温和室内的温度最舒适的情况,计算它们之间的比。发现当体温是≈36°时,室温≈22°的情况最舒适,查找资料发现它们的比接近于“黄金比”1:0.618。

通过配制不同浓度的板蓝根颗粒溶液,发现比例为1:8的板蓝根颗粒溶液味道适中,1:2的溶液太浓了,有些苦涩,1:10的溶液太淡,没有药效了。

分别测量家庭成员的身高以及脚底至肚脐的高度,并进行记录,计算脚底至肚脐的高度与身高的比值。观察发现自己的比例最接近“黄金比例”,身材也最匀称,妈妈的比例偏差较大,身材稍显臃肿。

数学学习的最终目标,是让学习者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世界。通过此次实践活动,孩子们发现了生活中隐藏着许多有趣的规律,经过一次次的测量、计算和比较,可以帮助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孩子们明白了要善于观察和思考,才能发现并且提出一些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次小小的实践探究活动,让孩子们感受到了大大的生活智慧。数学就是要让孩子们在快乐的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感悟数学的魅力。
撰稿:惠涛红
摄影:六年级组数学教师
审核:景强 李瑛 高晓燕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