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的成语典故(邯郸成语典故)





邯郸作为我国古代五大名都之一,不仅在历史上占据着辉煌的一页,而且,在文化方面也留下了丰富的遗产。在人们日常所用的成语当中,相当一部分产生于邯郸。
2005年10月26日,中国文联和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在河北省邯郸市举行命名颁牌仪式,授予邯郸市“中国成语典故之都”称号。据专家统计,与邯郸有关的成语典故共有1584条。
漫步在邯郸的街头巷尾,随处都能见到成语典故,邯郸学步雕塑(学步桥)、胡服骑射雕塑、荀子雕塑、罗敷雕塑、武灵丛台、七贤祠、回车巷、插箭岭等等,无不让你感到这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魅力。
形成背景
在汉语言文字当中,有一种非常简洁、独到的词语表达方式——成语。它以人们长期以来概括出的、一般由4个字组成的词组或短语,来精辟地表达出某种意思。它大概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简洁明了,从字面上很容易理解,主要是出于人们表达上的习惯,琅琅上口,比如“小题大做”“后来居上”等;另一部分则蕴涵着特定的历史典故,讲一个具有传世或警世作用的历史故事,来揭示深刻的社会现象或道理。成语是汉语文字艺术中的瑰宝,特别是后一部分,其所蕴藏的文化含量,已远远超出了文字的范畴。
在成语形成的过程中,与邯郸这座城市有着不解之缘,在汉语全部万余条成语中,竟有1584条之多出自邯郸。而且这些成语大部分属于有历史典故的部分,比如“围魏救赵”“胡服骑射”“完壁归赵”“邯郸学步”“负荆请罪”“刎颈之交”“将相和”“毛遂自荐”“纸上谈兵”“一言九鼎”“背水一战”等,这一非常奇特的历史文化现象,映衬出邯郸文化底蕴的厚重。
邯郸有许多因成语典故而得名的文物古迹,比如学步桥、回车巷、黄粱梦吕仙祠、毛遂墓等,到那里不仅能欣赏历史遗存,而且能感悟华夏文化的博大精深。为弘扬成语这一语言文字艺术的奇葩,邯郸在市区内修建了一座“邯郸成语典故苑”,邀请著名书法家将100多条成语典故书写、篆刻于奇石、碑林、亭台之上,成为文化旅游的一大特色。
据介绍,中国文联和中国民协的专家评审组对邯郸市申报“成语典故之都”工作进行考察。专家认为,从成语数量、历史沿革、发生地和流传程度上,邯郸的成语典故在全国首屈一指,称之为“成语典故之都”当之无愧。
成语典故文化是邯郸十大文化脉系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胡服骑射”“邯郸学步”“黄粱美梦”“负荆请罪”等许多历史典故脍炙人口,和邯郸有密切关系的成语有一千五百多条,还有众多的成语典故遗址景观。为使成语典故文化发扬光大,邯郸市将之纳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做了大量整理、保护、开发、利用、普及工作。
专家认为,邯郸是一座露天博物馆,邯郸的成语典故集中原与边塞之风韵、蕴文化与哲理之内涵,在华夏历史文化长廊中独树一帜,堪称国之瑰宝。作为一种凝练的高品位文化,邯郸成语典故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应做好成语典故基础性研究探讨和历史遗迹的保护开发,进一步发扬光大这一特色文化。
典故典制和掌故,《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专》:“亲屈至尊,降礼下臣,每赐宴见,辄兴席改容,中宫亲拜,事过典故。”《宋史.宋敏求专》:“熟于朝廷典故。”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出处的词语。


来源: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

编 辑:张 禹 冀 翔
审 核:王宏斌
投稿信箱:hd2926@163.com
联系电话:0310—3112926
点分享
点点赞
点在看
【来源:邯郸政协】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