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足者常乐 一个人知道满足,就总是快乐的。也就是对自己已经取得的利益、成就或者地位,感到满足,就会快乐。
人人都想拥有更多美好的东西,这并没有错,但这个世界美好的东西实在太多了,有时正是在你贪婪的占有中,自己的心灵也被腐蚀掉了,所以,千万别让欲望成为你心灵的陷阱。
知足者常乐,知足便不作非分之想;知足便不好高骛远;知足便安若止水、气静心平;知足便不贪婪、不奢求、不巧取豪夺。知足者温饱不虑便是幸事;知足者无病无灾便是福泽。过分地贪婪、无理的要求,只能给你带来烦恼而已,在日日夜夜的焦虑企盼中,还没有尝到快乐之前,就已饱受痛苦煎熬了。
“养心莫善于寡欲。”我们如果能把握自己的心,驾驭好自己的欲望,不贪得,不觊觎,做到寡欲无求,役物而不为物役,生活上自然就能知足常乐,随遇而安了。
一位名人说过一句话:“如果你不能对现在的一切感到满足,那么纵使让你拥有全世界,你也不会幸福。”
老子曾说:“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知足常乐,就是尽量减少欲望。人的痛苦多,是因为欲望太多,而能力太少,减少欲望,提升能力,才是快乐的源泉。“人心不足蛇吞象”,财富地位都是身外之物,我们生带不来,死也带不去。
希腊伟大的国君亚历山大大帝。一生叱诧风云,在很短的时间就征服了欧、亚、非三大洲,拥有无数的财富和土地,还有无数的人民。据说他曾经为没有可征服的地方而伤心落泪,但是这位极具成就的君王,到了三十多岁就生病面临死亡。在他去世前他感触很多,他要求他的部下在棺木上挖两个洞,等他死后把双手放在外面,他想借此昭告世人:虽然他拥有无数的财富和崇高的地位,但是死后却一样也带不走。
人生最长久的收获,其实就是珍惜。珍惜你现在所拥有的一切。“未得到的”和“已经失去的”,那都不是你的,只有你现在所拥有的才真正是你的。太贪心,不知足,就是杀死快乐的凶手。
欲望是幸福的最大障碍。生活中时常感到不如意,多半是因为欲望太多,贪欲之心太重,所以才生出种种烦恼。
人之所以不快乐,还有一点就是因为自己常常与别人去攀比,比车、比房、比美女,从中找到人生的定位和存在的意义。人并非生活在真空中,在人群中难免生出攀比之心。
这世界上总有人比你强大,也总有人比你更凄惨,若一定要比,那就学着“比上不足 ,比下有余”吧!你若总往上比,难免心生自卑感;总往下比,又难免心生骄矜之态。要“善比,德比于上,物比于下。德比于上故知耻,物比于下则知足。”就是告诉人们,道德操守、思想品德方面,应与在自己之上的人相比;欲望享受,生活物质,应与在自己之下的人相比。
人生如同白驹过隙一般短暂,生命在失去和拥有之间,不经意间就会流干。有的人在这有限的生命空间里,只知道一味地索取更多,他们拥有了阳光的明媚,还想把璀璨的星光也据为己有,但是越想占有,越是失去的更多。
事实上,我们拥有了快乐和生命已经是人生最大的富有,又何必贪求得太多呢?贪婪的最后结果只能是一无所有。
时光转瞬即逝,我们要意识到人生的短暂和时光的飞快,有的人还没有好好地爱过就走了,有的话还没有好好说过就忘记了,有些事还没有好好做过就老了……短的是人生,长的是磨难。人生在世,喜怒哀乐,常常是交替着撕扯人的心。
人活着要有一个好心态,心态好,粗茶淡饭亦甘之如饴;心态不好,即便是山珍海味,亦味同嚼蜡。所以,人要心存感恩,知足常乐。
知足常乐,并不是不思进取,固步自封,而是尽人事听天命,努力改变能改变的,坦然接受无法改变的,凡事多方位思考,总能找到让人快乐的一面,正所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得失之间,总有令我们可以心悦的地方。
万事万物不会十全十美,人生在世也十有八九会遇到不顺心不合意的事,能够正确的直面挫折痛苦,或许正因为你经历了这些磨难后,才会比别人更懂得珍惜,更懂得付出,更懂得理解宽容。
知足的人总是微笑着面对生活,在知足人的眼里,世界上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没有趟不过去的河,他们会为自己找到合适的台阶,而绝不是庸人自扰。
而那些欲壑难填永不满足和眼高手低的投机者,就会烦恼无限。到了一定的时候,适可而止,知足常乐才是最明智的选择。
只有保持一种知足的心态,生活才会感到有滋有味,才会感到人生的快乐,人与人之间才不会因利益勾心斗角,尔虞我诈,才能和谐相处,共享人生天伦之乐。
知足者,想问题做事情,能够顺其自然,保持一份淡然的心境,并乐在其中。
知足常乐,是一个人永远的精神追求。对生活、金钱、地位,向最低的看齐,则可知足常乐,若向最高的看齐,则会烦恼以至于损害健康。
知足常乐,是中庸之道, 一切行为适中,折衷为宜。人不能无所追求,无所事事,也不要过分追求,凡事讲究个“度”。
人若站这山望那山高,一路攀比,贪得无厌,必然导致身心交瘁,焦虑不安,痛苦不堪;相反,人若能抛弃功名利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笑口常开,人心满足,就有利于身心健康。
朋友,你想快乐吗?那就学会知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