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克密戎致死(奥密克戎到底是什么)
近日,关于奥密克戎的致病率的讨论冲上热搜,国内外多个科研团队的实验均已证明,相较于我们最开始认识的新冠病毒,奥秘克戎的致病率已经大幅降低。

奥密克戎到底是什么?危害性究竟如何!这篇文章将告诉你答案。
这是一个新冠病毒,全称新型冠状病毒,因其球形病毒表面分布的刺突蛋白形似皇冠从此而得名。

作为一种RNA病毒,新冠病毒只有一条单链RNA用来承载遗传信息,这让它在自我复制的过程中极易发生变异。从发现至今,新冠病毒已经出现了包括阿尔法、贝塔、伽马、德尔塔在内的6大类毒株!我们今天面对的奥密克戎就是其中最新的一种。

从2021年11月被人们首次发现,奥密克戎快速成为全球范围内的主导毒株!至今仍在以极快的速度发生变化,已经从去年年底的BA.1演变到了以b A 4和b A 5为主导毒株!随着快速变异,新冠病毒的性状也在急剧变化。

如今,奥密克戎的致病率和致死性已经远远弱于武汉疫情时期的原始毒株!
官方数据显示大部分感染者为无症状和轻症,这是为什么?要理解这一切,我们需要回到新冠病毒的皇冠。
这是早期新冠病毒上的刺突蛋白,病毒感染细胞的关键部位,进入人体后、刺突蛋白会识别并与细胞表面的ACE2受体蛋白结合,接着一种叫TMPRSS2的蛋白酶会分解刺突蛋白促进病毒与细胞融合。完成入侵、感染、传播的全过程。

新冠病毒一直在进化,正是由于刺突蛋白的改变,来看看奥密克戎变体的刺突蛋白,红色部分是它相比于原始毒株的突变点,这里至少有30处突变,其中9处突变与ACE2受体结合有关。
变异带来一个重要变化,奥密克戎变体的刺突蛋白变得不爱跟TMPRSS2结合,只要与ACE2结合就能进入细胞进行自我复制,大大增加了细胞的感染范围。TMPRSS2更多的存在于肺部和消化道。
这也是为什么早期新冠病毒主要攻击这些区域,而奥密克戎变体主要针对含TMPRSS2较少的上呼吸道发起攻击,对肺部深处的侵入力大大减弱,这种感染策略的变化,导致奥密克戎引发了与之前截然不同的症状。
covid -19之所以被译为新冠肺炎,主要因为早期病毒攻击肺部,感染者均有肺炎症状。

从原始毒株到德尔塔毒株,新冠患者的主要死因是严重肺损伤导致的呼吸衰竭,但随着奥密克戎变体转移了攻击区域。它的致病性,尤其是治重症和死亡的能力大大降低了,症状更多是咳嗽、咽痛、发热鼻塞、流涕、头痛等极少有肺炎症状。

奥密克戎的威力究竟弱了多少?国际和国内监测数据证实呢,奥密克戎变异族及其进化分支的致病地和独立,相比原始族和德尔塔等变异族明显减弱。
根据英国《金融时报》统计:在疫情刚爆发的2020年年中,原始毒株对60岁患者的致死率接近1%是季节性流感的17.7倍,而到了2022年3月奥克密戎占主导且大众施打疫苗的情况下,这个数字降到不足千分之一只有流感的九成。
对更年轻的患者而言甚至远不如流感致命,对于普通人来说:它的危害远不到致命致残的程度完全不值得恐惧,当然把攻击范围转移到上呼吸道势必会让奥密克戎实现更强的传染性毕竟聚集在上呼吸道的病毒,相当轻易就能搭载着人们从口鼻呼吸出的物质转移寻找新的宿主。

自2022年初奥密克戎成为主要毒株以来许多国家的新冠感染率出现了史无前例的飙升,由于极强的传播力。
奥密克戎如果突然在未形成群体免疫的地区爆发,仍可能对未接种疫苗有基础病的老年人群体造成冲击。没错,降低风险的主要手段仍然是疫苗接种。

世界各地的案例都显示奥密克戎大流行时期的死亡病例,主要集中在未接种疫苗的老年群体。
比如香港遭受奥密克戎冲击的主要教训,正是老年人接种疫苗不足,统计发现未接种疫苗的65岁以上老年人的死亡风险,达到了接种2到3针疫苗者的22.3倍。

现在挑战已经到来,我们能做的还有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