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灭奥密克戎病毒(感染了奥密克戎)
最近感染奥密克戎的朋友逐渐增多,感染病毒后,身体可能会出现各种不适,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快速由阳转阴呢?今天就来和大家一起聊一聊!

如果不幸感染了奥密克戎,有哪些常见症状?
1、呼吸道症状
奥密克戎病毒的传播力和感染力较强,同时潜伏期较短。奥密克戎病毒感染人体后,主要以侵袭呼吸道为主,患者会出现类似感冒的症状,如鼻塞、咽喉肿痛、咳嗽、咳痰甚至会出现呼吸困难等症状。

2、消化道症状
奥密克戎病毒在感染人体后,会在体内大量繁殖,引起肺脏、脾脏等器官发生病理改变,患者可能会出现消化道症状,如呕吐、恶心,同时还可能会出现腹泻等。
3、全身症状
奥密克戎病毒侵袭人体后,在奥密克戎病毒释放过程中,人体会消耗身体能量来抵抗病毒,当身体能量耗尽或通过无氧分解来提供能量时,可使身体内产生大量乳酸,刺激神经引起全身症状,导致肌肉酸痛、发热、乏力等。
4、无症状
虽然奥密克戎毒株的传播力比较广,穿透力比较强,但感染后症状大多不严重,部分患者感染奥密克戎后无相关临床症状,如发热、咳嗽、咽痛等,但核酸检测呈阳性,通常此类患者称为无症状感染者。

患者应及时进行居家隔离可以自愈,无需使用药物治疗,而且此类患者恢复后,通常没有后遗症出现。
感染了奥密克戎,怎样快速从阳转阴?做好以下5点加速病毒的排出
1、适当多饮水
多喝水可以加速身体的代谢,帮助人体散热,同时还能防止虚脱,所以一旦感染后有了发热症状,那么更应该注意多喝水,即便只是感冒了,也应该多喝水。
建议每天喝1500~2000毫升的水,白开水为主,淡茶水也可以,可以促进排汗,增加尿量,通过多排尿就能够有利于病毒的排出。

当然,如果你还出现了嗓子疼、咽干等症状,建议可以喝点蜂蜜水、柠檬水等等。
2、保证充足的营养
很多人在感染后会觉得没啥冒口,好像味觉也丧失了,但身体需要能量,只有营养充足了,才能增强抵抗力去对抗病毒。

建议大家可以多补充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牛奶、豆制品、鱼类等,同时,还要多吃新鲜蔬菜或水果,如橙子、柚子、草莓等等,为身体补充维生素,抵抗病毒。
3、积极锻炼
研究表明,新冠肺炎患者住院期间静脉血栓栓塞的发生率高达26%,他们积极参与早期锻炼。条件有限时,可在室内来回走动或原地抬腿5分钟/次,每天4次,促进肌肉收缩,加速下肢静脉回流,避免局部血栓形成病程高峰期出现毒血症。

长期休息或缺乏活动甚至形成深静脉血栓,可增强肌肉力量,促进四肢血液循环,其次,它可以释放压力,提高免疫力。
4、高渗盐水漱口
大家可以在家里用高渗盐水漱口,往250毫升的温开水当中加入5~6克的食用盐,充分溶解之后,可以在口中含20~30秒,然后再加盐水吐出,这样可以减轻局部炎症反应,缓解剧烈咽痛。

高渗盐水使咽部形成RNA病毒难以生存的碱性环境,能够有效改善咽部的症状,加速康复的过程。
5、药物治疗
患者感染新冠病毒后,可能会出现咳嗽、发热、咽痛、肌肉酸痛等不适症状,可及时遵医嘱应用抗病毒药物、止咳药物,以及退热药物帮助缓解症状,使核酸结果快速转阴。
常用药物包括利托那韦片、连花清瘟颗粒、清开灵颗粒、蒲地蓝消炎片、布洛芬缓释胶囊等。患者还应用静注人免疫球蛋白,帮助提高自身免疫力。部分重症患者还需配合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比如地塞米松等进行治疗。
疫情开放后,我们要如何做好个人防护?
1、勤洗手和保持良好的呼吸道卫生习惯
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并用流动水洗手,用一次性纸巾或干净毛巾擦手。双手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如打喷嚏后)应立即洗手。

保持良好的呼吸道卫生习惯,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咳嗽或打喷嚏后洗手,避免用手触摸眼睛、鼻或口。
2、科学戴口罩
乘电梯时,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进入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时,应佩戴口罩;出现发热、干咳、乏力、咽痛等症状时,就医时,建议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以上级别口罩,口罩需及时更换,每个口罩累计佩戴时间不超过8小时。
3、增强体质、免疫力,保持环境清洁和通风
增强体质和免疫力,均衡饮食、适量运动、作息规律,避免过度疲劳。

每天开窗通风次数不少于3次,每次20~30分钟。户外空气质量较差时,通风换气频次和时间应适当减少。
4、尽量减少到人群密集场所活动并且关注症状
尽量减少到人群密集场所活动,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患者,出现呼吸道感染症状如咳嗽、流涕、发热等,应居家隔离休息,持续发热不退或症状加重时及早就诊。
5、疫苗接种
响应国家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政策,3岁以上适龄无接种禁忌人群应接种疫苗,做到“应接尽接”,保护自己和家人健康,做好健康责任的第一人。尤其是老年人,建议符合疫苗接种条件的老年人应尽快接种。

新冠高危人群有哪些?
1、年纪较大人群
如大于60岁老年人,因较大年纪人群自身免疫力普遍较低下,因此容易引起新冠肺炎感染,并容易发展成重型或危重型。
2、有基础疾病人群
本身有心脑血管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等,存在慢性肺部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间质性肺病等,还有糖尿病、慢性肝脏、肾脏疾病、肿瘤等基础疾病患者。这些人群由于基础疾病导致各心脑肾等重要脏器和系统功能不足,容易出现病情恶化,出现重症或危重型的新冠肺炎,甚至死亡。
3、有免疫功能缺陷性疾病人群
如艾滋病患者、长期使用皮质类固醇,或者其他免疫抑制药物,从而导致免疫功能处于减退状态。这些人群由于存在免疫功能异常,更容易感染新冠病毒,且病情发展也较快,发展成重症或危重型的新冠肺炎的几率也较大。
4、其他人群
如体质指数(BMI)≥30的肥胖人群 ;晚期妊娠和围产期女性;重度吸烟者。这些人群相对机体的免疫力较低,或处于特殊的生理状态,感染新冠肺炎后,更容易诱发其他异常情况,容易导致重症肺炎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