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墨的东西叫什么(辟雍砚在隋朝流行)
在古代的时候,有很多读书人,对于他们来说,笔墨纸砚是他们必须具有的,在这四种工具里,最值得说的要数其中的砚台了。砚台就是中间有一个凹槽的石头,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但是在历史上,曾经有一个特别的砚台,叫辟雍砚,只是后来因为一些原因就不见了。

在前几年,苏州有一个地产开发商,他们正在施工,意外地发现了两个古墓。后来,经过人们的仔细观察,确定了这就是杨广的坟墓。那些专家们在清理这个墓地的时候,发现了一个陶瓷器具,是一个圆盘,边上有一圈水槽,中间是凹进去的。后来经过了考古学家们的观察和研究,确定了这就是在古代特别流行的辟雍砚。

从文献里可以知道,辟雍,也就是古代时候的学校。于是,人们就根据这个制造了出了这样一个砚台。这种砚台十分的文艺,所以它一出现,就迅速的流行开来。在使用的时候,外面的槽是放水的,可以润笔,在中间的槽里放墨汁,用来书写。除此以外,辟雍砚还有好多的腿,也便于它在文人外出时带着。它陶瓷的材质显得更加精美,但是就在唐朝中后期的时候,这种砚台却不见了,这个原因大概有三种。

第一个就是墨发生了改变,在唐朝以前,人们都是用一种叫做墨丸的东西,把它放在砚台里然后加水搅拌一下就好了。虽然挺方便的,但是也有缺点,就是颜色比较浅,字迹留存的时间也比较短。所以又有了墨块,它就比较好一点了。但是辟雍砚是陶瓷做成的,就不适合磨墨,用石头做的砚台就更受人们的喜欢了。

第二个就是那时候学校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因为辟雍砚本来就是根据当时的学校做出来的特别是外面那个放水的槽,就像学校防止学生逃课。后来,学校的形式也就发生了改变,是自由的格局。这个时候,再制造辟雍那样的砚台就不合适了,所以后来也就不见了。

最后一个原因就是人们的审美在不断地改变,陶瓷做的辟雍确实是好看,但是后来的人们却不觉得。因为那个时候,石头做的砚台外面有各种各样的花纹,看起来更加美观有内涵了,所以人们渐渐地就不用那种陶瓷的了。而且现在的社会更是连纸都很少用了,都是电子的。但是在我看来,砚台更像是一种文化的代表,无论它是用来干什么的,都不该被忘掉,应为它蕴藏了古代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