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气指什么关系(四季上火各有不同)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都会听到“上火”这两个字,那么上火究竟是什么呢?
首先,有人将火分为“内火”和“外火”,其中,外火则“风、寒、暑、湿、燥、火及伤热饮食……可驱不可留。”
而上火的概念来自于传统中医,现代医学其实没有与其相对应的病名,这是中医对人体与疾病认识所得到的。中医将上火归为热证的范畴,是人体阴阳失衡后出现的内热症候。

上火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心烦易怒、目赤肿痛、痤疮、口舌干燥、牙龈肿痛、咽喉肿痛、大便秘结、小便黄赤等。
而“火”与四季六气的关系密不可分。
春季,木火同气,风火相扇。
从六气来看,春天主要是风,而从五脏来看则属肝。所以春天的病邪主要为风邪,而肝胆就是最容易受到侵袭的脏腑,因此素体肝阳偏旺盛的人群也是最容易上火的人。

因为肝阳偏盛的人在受到风邪的侵袭后,容易引动肝阳而化火,攻窜脏腑九窍。患者的主要表现包括易怒、胸胁疼痛、耳聋、目赤、口苦等肝火症状。而由于木火同气,心为肝子,常伴有心火亢盛的症状。
对于春季上火,治疗以宜清肝热为主。
夏季,火暑同类,火邪伤心。
从六气来看,夏天主要为暑、火,而从五脏来看则属心。所以在夏天,上火主要是由于心受到暑邪的侵袭,耗气伤津,从而导致心火上亢。患者的主要表现包括舌尖溃疡、心烦、心悸、失眠、小便黄赤等。另外,也可有面红耳赤、口燥唇裂、大便秘结等症。

对于夏季上火,宜用清法。
秋季,燥气化火,清窍不利。
从六气来看,秋天主要为燥,而从五脏来看则属肺。有人认为,燥属火热,但亦有经典指出,“燥胜则干”,与火有别。燥由卫分传入气分,会进一步损伤津液,出现目赤、咽痛、牙痛、耳鸣等上火症状。
因此对于秋季上火,宜清法、宣法通用,但要慎用苦燥之品,这与清春夏之火是有区别的。

冬季,寒邪外束,郁闭生火。
从六气来看,冬天主要为寒。而在冬季出现上火,大多是由于寒邪束表,卫气不得宣发而致,可能会有咽喉疼痛、目赤等上火的症状。
其次,如果素体肾阳不足,寒邪直中,形成阴阳相隔,则虚阳上浮,可见两颧潮红、牙龈肿痛、口腔溃疡等症。
对于冬季上火治则宜温潜,导龙入海,毕竟这种上火属于“假火”。

除了春夏秋冬以外,还有一个长夏。
长夏,从六气来看,其主要为暑、湿,而从五脏来看则属脾胃。脾为湿土,胃为水谷之海,湿土之气同类相召,所以暑湿好犯中焦脾胃,郁久化热,则出现上火的症状。此外,湿热也易夹杂肝胆相火,从而导致上焦火证。
对于长夏上火,治宜清化湿热,分消走泄,透达三焦。

在中医上,对于上火的治疗,大多以清火为主。而清火片是一种常见的中成药,有清热泻火,通便的作用,可以用于咽喉肿痛,牙痛,头目眩晕,口鼻生疮,风火目赤,大便不通。
该药由大青叶、大黄、石膏、薄荷脑等成分制成,为薄膜衣片,味微苦。而在长期的时长中也反映,清火片疗效良好,副作用小。上火的患者可以遵说明书或医嘱使用该药以缓解不适。

图源网络,侵删
上火以后除了要用药以外,还要注意调整生活习惯。首先,饮食清淡,多吃新鲜的蔬菜,如具有清热解毒作用的芹菜,以及莲藕、萝卜、火龙果;要注意避免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如辣椒。
其次,多喝水,而且是喝白开水,不要用咖啡、果汁等饮品代替。再者,注意规律作息,不要熬夜。还有,保持情绪的稳定,避免大怒,以免加重上火导致的不适。适当运动也是必不可少的,运动有助促进肠道蠕动,预防或改善便秘。

结语
导致上火的原因其实有很多,比如吸烟、饮酒、饮食不当、精神压力过大等,因此如果想要预防就要从这几方面入手。中医尤其注重治未病,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有意识地适当食用有助滋阴、降火的食物,如枸杞、金银花、菊花等。
而一旦出现上火的情况,就要及时采取措施,避免因延误治疗导致病情加重。此外,也不建议擅自采用所谓的偏方进行治疗,以免诱发其他的不适。
参考资料:
[1] 朱星瑜,赵婷,王耀东,等. 上火从郁论治思路浅析[J]. 新中医,2016,48(7):264-266.
[2]谢志军,鲍玺,范永升. “上火”与四时六气浅析[J]. 浙江中医杂志,2013,48(3):159.
[3]崔丽君. 清火片含量测定的HPLC方法研究[J]. 广州化工,2015(22):120-123,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