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投稿 > 正文内容

俄罗斯和乌克兰为什么会有冲突?

福瑞号2023-01-26 15:20:06投稿197
俄罗斯和乌克兰为什么会有冲突?-图1

—.俄罗斯和乌克兰两国的分分合合

俄罗斯和乌克兰同属东斯拉夫民族,“乌克兰”一词最早见于《罗斯史记》(1187年)意为“边陲之地”,在9-12世纪的基辅罗斯时期他们和俄罗斯族一样被称为罗斯人,“边陲之地”指的是南罗斯加利西亚沃伦地区,生活在“边陲之地”的罗斯人,随着“乌克兰”这一称谓逐渐的扩展,也逐渐将地理概念演变成语言概念和民族概念,到15世纪乌克兰民族已经形成了单独的民族特性——有自己的语言、生活地域并形成经济、政治和宗教特征。俄罗斯族也是罗斯人,之所以在族名前多了个“俄”,是因为1547年,伊凡四世自封为“沙皇”,其国号为“俄”。罗斯人的祖先为东斯拉夫人罗斯部族,属欧罗巴人种,公元1世纪时被罗马史家称为“维勒底人”,即我国古代称的“罗刹”。公元初,东斯拉夫人还保留着氏族制,每个部落由几个氏族组成。他们砍伐森林,平整土地,从事耕作,集体饲养牲畜,狩猎和打鱼,一切问题由氏族大会决定。直到公元862年才有了以本族群为主体的君主制国家,因为首都在基辅,也被称为基辅罗斯,基辅罗斯是它们共同的摇篮。

俄罗斯和乌克兰为什么会有冲突?-图2

10世纪初,基辅罗斯不断扩张,版图东至伏尔加河口,经克里米亚半岛迄多瑙河口,北起拉多加湖,循波罗的海沿岸,南临草原,盛极一时,接纳东正教,创立罗斯法典。13世纪初,强大的蒙古帝国入侵,在东欧建立了钦察汗国,罗斯人与其他民族的联军被打败,罗斯人臣服于钦察汗国,基辅罗斯被分裂成几个部分;一部分罗斯人的发展重心转移至东北部莫斯科一带。但随着罗斯人的发展重心转移至东北部莫斯科一带的转移,这里也便有了“边陲”的意味。此后,乌克兰与俄罗斯一直是分分合合,乌克兰在狭缝中艰难生存,为抵抗波兰入侵,1654年通过《佩列亚斯拉夫协议》,乌克兰并入俄罗斯帝国版图,此后300多年乌克兰的文化逐渐和俄罗斯统一,1922年乌克兰加入苏联(西部乌克兰1939年加入),苏联解体后1991年8月24日乌克兰宣布独立。

俄罗斯和乌克兰为什么会有冲突?-图3

苏联解体后,乌克兰继承大批军事装备,但是由于全面否定俄乌合并后的300年历史,国内乌族与俄族对立,从总统制到议会制,又从议会制到总统制,乌克兰政局一直处于动荡状态,不能形成合力。执权者完全跪拜西方意识形态,亲西方与亲俄的严重对立,民粹横行,舆论被西方操纵,后来美国和俄罗斯与乌克兰合作实现该国无核化,失去了博弈的筹码,最后沦为地缘博弈的牺牲品。二、战略地位 1949 年北约成立,以美为首的北约在90年代初提出东扩战略

俄罗斯和乌克兰为什么会有冲突?-图4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福瑞号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furui.com.cn/52236.html

“俄罗斯和乌克兰为什么会有冲突?” 的相关文章

吴永恩个人简介,《怦然再心动》男嘉宾(与王子文牵手)

吴永恩个人简介,《怦然再心动》男嘉宾(与王子文牵手)

吴永恩是恋爱综艺节目目《怦然再心动》里的男嘉宾之一,最后成功和王子文走在一起。吴永恩,1988年出生于美国,曾在谷歌当程序员,后辞职回国工作,参加《怦然再心动》节目结识演员王子文,两人一拍即合,后成为情侣,直至今日还幸福地在一起。...

荷马史诗包括(《荷马史诗》的主要内容)

荷马史诗包括(《荷马史诗》的主要内容)

《荷马史诗》的主要内容主要是在特洛伊战争中,阿基琉斯与阿伽门农间的争端,以及特洛伊沦陷后,奥德修斯返回绮色佳岛上的王国,与妻子珀涅罗团聚的故事。 一、《荷马史诗》的内容 1.《荷马史诗》的内容包括两部分,分别是《伊利亚特》和《奥德赛》。是作者荷马根据民间流传的短歌综合编写而成的。 2.《伊利亚特》...

光影艺术字体设计(汉字设计表现技巧)

光影艺术字体设计(汉字设计表现技巧)

汉字创意设计在进行字体变化时,可从以下角度进行构思: ①字型。文字虽有基本造型,但在设计字体时还是可以先从打破字体形状的角度来入手。在对文字进行变化时,我们首先应当考虑的就是打破文字的外形规矩,以求变化。例如:可以拉长、压扁、倾斜,以字形的变化进行创意构思。 ②笔画。文字由笔画构成,文字的笔画也...

马尔济斯犬价格(这些狗狗价格不贵又好养)

马尔济斯犬价格(这些狗狗价格不贵又好养)

你是不是想养狗,但是又因为狗狗的价格问题犹豫了,今天就给大家介绍几种,价格不贵又好养的狗狗,想要养狗的人就不要错过了! 马尔济斯犬 马尔济斯犬的产地在,地中海的英国属地-马尔他岛。价格在500-3000元左右,性格温和可爱,虽然有时候会捉一些恶作剧,但对主人却是十分的喜爱。 虽然它的毛发比较长,...

钢琴教师电影(《钢琴教师》:变态心理的背后)

钢琴教师电影(《钢琴教师》:变态心理的背后)

《钢琴教师》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耶利内克的代表作,这部半自传体长篇小说,发表于1983年,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在外国出版,后来又被法国拍成电影,获得了戛纳电影节的多个奖项。 一说到母亲,我们通常会用"伟大"、"博爱"、"无私"等词汇来形容,母亲爱孩子,这仿佛无可质疑,但是不幸的是,其实很多伤害往往也来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