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在古代有哪些名称
1.早在春秋时期,称台湾为“岛夷”。战国初期的重要史籍《尚书.禹贡》称,中国当时分为九州,台湾归属扬州范围。
2.先秦时,称台湾为“瀛洲”。秦灭汉兴,称台湾为“东鯷“。三国时,又称台湾为“夷洲”。
3.隋唐至宋朝时,称台湾为“流求”,元朝时,又称台湾为“琉球”。
4.明朝初叶,称台湾为“东番”,商船横渡海峡时,习惯上以台湾北部高山为辨别方向的标记,因山势如罩鸡之笼,故又称为“鸡笼”。渔民们常在台湾西部港口修船补网,称港口为“魍湾”,后来泛指台湾。
5.明朝中叶,台湾又有了“大湾”、“大员”、“台员”之称。福建沿海人民又称之为“埋怨”。因为在开发台湾过程中,不少大陆人民或遇风浪葬身鱼腹,或水土不服客死他乡,“其状其惨,故以埋怨名之”(见清施鸿保《闽杂记》)。以上四个名称读音与闽南土语“台湾”的读音相同,故称之。
6.明朝万历年间,因台湾“地形如弯弓,浮海如平台”,遂称之为“台湾”。
7.1662年2月1日,民族英雄郑成功打败了盘踞台湾38年的荷兰殖民者,次年改台湾为“东都”。后来,其子郑经又改东都为“东宁”。
8.1663年,康熙帝派施琅进击台湾,恢复台湾名称。1684年清政府设立台湾府,“台湾”名称沿用至今。

1.台湾各朝代的名称不同。
由于当时环境不同所以名称改了又改,引用:(“台湾”一名源于居于今台南安平的平埔族原住民西拉雅族“台窝湾”社的社名,意为滨海之地,并取全称的“台”字作为简称。明朝万历年间官方正式启用“台湾”一词)。台湾的地形特殊,因为多种原因,政府按当时情况下,结合实际台湾的名称改变也是为了好记。台湾一直以来是中国的领土,在各个朝代作出了贡献,古时代的名称很多,以上资料显示中有不在赘述了,台湾从古时代对中国的发展有着很大的贡献,海上的丝绸之路台湾是必经之路,台湾海峡广域富足,中国地大物博,陆地港口有着与世界交流及货物贸易的来来往往,中国古时代频繁与各个国家出行,台湾的主要领地给古时代中国各地方的物资及文化输入有着深远意义,所以说明朝开始了"台湾”这一词好记而且意义深重广大。

2.明末清初年间郑成功收复台湾。
引用:(公元1661年(顺治十八年)正月,郑成功决定出兵收复。二月,郑成功率领将士数万人,大小船只数百艘,从厦门出发,渡过台湾海峡,先后进攻荷军据地“赤庄城”和“热兰遮城”)。改了名称,从清朝恢复台湾名称之后一直延用之今。台湾是我国领土,重要的台湾海峡,所以,是中国古代当时的重要领土。明末清初的政府领导一直以来就是认为台湾海峡是重要领地,清朝政府的明智恢复台湾的名称,给当时的清政府带来方便,也为今后的现时代有着更为方便和铭记台湾海峡是中国的领土,她的名字很好听"台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