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江北教资学习/教招幼儿五大领域知识点之健康

一、总目标
1. 身体健康,在集体生活中情绪安定、愉快
2. 生活、卫生习惯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3. 知道必要的安全保健常识,学习保护自己
4. 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动作协调、灵活。
二、指导要点
1. 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
2. 既要高度重视和满足幼儿受保护、受照顾的需要,又要尊重和满足他们不断增长的独立要求,避免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鼓励并指导幼儿自理、自立的尝试。
3. 健康领域的活动要充分尊重幼儿生长发育的规律,严禁以任何名义进行有损幼儿健康的比赛、表演或训练等。
4. 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是幼儿园体育的重要目标,要根据幼儿的特点组织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吸引幼儿主动参与。
(一)身心状况
目标1 具有健康的体态

教育建议:
1.为幼儿提供营养丰富、健康的饮食。
烹调方式要科学,尽量少煎炸、烧烤、腌制。
2. 保证幼儿每天睡11-12小时,其中午睡一般应达到2小时左右。午睡时间可根据幼儿的年龄、季节的变化和个体的差异适当减少。
3. 注意幼儿的体态,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姿势。
提醒幼儿要保持正确的站、坐、走姿势:发现有八字脚、罗圈腿、驼背等骨骼发育异常的情况,应及时就医治疗。
桌、椅子和床要合适。椅子的高度及幼儿写画时能双脚自然着地,大腿基本保持水平状为宜,桌子的高度以及写画时身体能坐直、不驼背、不怂肩为宜;床不宜过软。
4. 每年为幼儿进行健康检查。
目标2 情绪安定愉快

教育建议:
1营造温暖、轻松的心理环境,让幼儿形成安全感和信赖感。如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以积极、愉快的情绪影响幼儿。
以欣赏的态度对待幼儿。注意发现幼儿的优点,接纳他们的个体差异,不简单与同伴做横向比较。
幼儿做错事要冷静处理,不厉声斥责,更不能打骂。
2.帮助幼儿学会恰当表达和调控情绪
成人用恰当的方式表达情绪,为幼儿做出榜样。如生气时不乱发脾气、不迁怒于人。
成人和幼儿一起谈论自己高兴或生气的事,鼓励幼儿与人分享自己的情绪。
允许幼儿表达自己的情绪,并给予适当的引导。如幼儿发脾气时不硬性压制,等其平静后告诉他什么行为是可以接受的。
发现幼儿不高兴时,主动询问情况,帮助他们化解消极情绪。
目标3 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

教育建议:
1.保证幼儿的户外活动时间,提高幼儿适应季节变化的能力。
幼儿每天的户外活动时间一般不少于两小时,其中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季节交替时要坚持。
气温过热或过冷的季节或地区应因地制宜,选择温度适当的时间段开展户外活动,也可根据气温的变化和幼儿的个体差异,减少适当活动的时间
2.经常与幼儿玩拉手转圈、秋千、转椅等游戏活动,让幼儿适应轻微的摆动、颠簸、旋转,促进其平衡机能的发展。
3.锻炼幼儿适应生活环境变化的能力。
注意观察幼儿在新环境的饮食、睡眠、游戏等方面的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帮助他们尽快适应新环境。
经常带幼儿接触不同的人际环境,如参加亲戚朋友聚会,多和不熟悉的小朋友玩,使幼儿较快适应新的人际关系。
(二)动作发展
目标1 具有一定的平衡能力、动作协调、灵敏

教育建议
1.利用多种活动发展身体平衡和协调能力。
走平衡木、或沿着地面直线、田埂行走。
玩跳房子、踢毽子、蒙眼走路、踩小高跷等游戏活动。
2.发展幼儿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鼓励幼儿进行跑跳、钻爬、攀登、投掷、拍球等活动。
玩跳竹竿、滚铁环等传统体育游戏
3.对于拍球、跳绳等技能型活动,不要过于要求数量,更不能机械训练。
4.结合活动内容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注重在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
目标2 具有一定的力量和耐力

教育建议
1. 开展丰富多彩、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各种身体活动,如走、跑、跳、攀爬等,鼓励幼儿坚持下来,不怕累
2. 日常生活中鼓励幼儿多走路,少坐车;自己上下楼梯,自己背包。
目标3 手的动作灵活协调

教育建议
1. 创造条件和机会,促进幼儿手的动作灵活协调
提供画笔、剪刀、纸张、泥团等工具和材料,或充分利用各种自然资源、废旧材料和常见物品,让幼儿进行画、剪、折、粘等美工活动。
引导幼儿生活自理或参与家务劳动,发展其手的动作。如练习自己用筷子吃饭、扣扣子,帮助家人摘菜叶,做面食等。
幼儿园在布置娃娃家、商店等活动区时,多提供原材料和半成品,让幼儿有更多机会参与制作活动
2. 引导幼儿注意活动安全
为幼儿提供的塑料粒、珠子等活动材料要足够大,材质要安全,以免造成异物进入气管、铅中毒等伤害,提供给幼儿安全剪刀。
为幼儿示范拿筷子、握笔的正确姿势以及使用剪刀、锤子等工具的方法
提醒幼儿不要拿剪刀等锋利工具玩耍、用完后要放回原处。
(三)生活习惯和生活能力
目标1 具有良好的生活和卫生习惯

教育建议:
1.让幼儿保持有规律的生活,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2.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合理安排餐点,帮助幼儿养成定时、定点、定量进餐的习惯
帮助幼儿了解食物的营养价值,引导他们不偏食不挑食,少吃或不吃不利于健康的食品;多喝白开水,少喝饮料
吃饭时不过分催促,提醒幼儿细嚼慢咽,不要边吃边玩
3. 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早晚刷牙、饭后漱口
勤为幼儿洗澡、换衣服、剪指甲
提醒幼儿保护五官,如不乱挖耳朵、鼻孔,看电视时保持3米左右距离。
4. 激发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养成锻炼的习惯。
为幼儿准备多种体育活动材料,鼓励他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开展活动。经常和幼儿一起在户外运动和游戏,鼓励幼儿和同伴一起开展体育活动。和幼儿一起观看体育比赛或有关体育赛事的电视节目,培养他对体育活动的兴趣。
目标3 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教育建议:
1.鼓励幼儿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对幼儿的尝试与努力给与肯定,不因做不好或做的慢而包办代替。
2.指导幼儿学习和掌握生活自理的基本方法,如穿脱衣服和鞋袜,洗手洗脸、搽鼻涕、擦屁股的正确方法。
3.提供有利于幼儿生活自理的条件
提供一些纸箱、盒子,供幼儿收拾和存放自己的玩具、图书或生活用品等。
幼儿的衣服、鞋子等要简单实用,便于自己穿脱。
目标3 具备基本的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教育建议:
1.创设安全的生活环境,提供必要的保护措施
要把热水瓶、药品、火柴、刀具等物品放到幼儿够不到的地方:阳台或窗户要有安全保护措施;要使用安全的电源插座等
在公共场所要注意照看幼儿;幼儿乘车、乘电梯时要有成人陪伴;不把幼儿单独留在家里或汽车里等
2.结合生活实际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
外出时,提醒幼儿要紧跟成人,不远离成人的视线,不跟陌生人走,不吃陌生人给的东西;不在河边和马路边玩耍;要遵守交通规则等。
帮助幼儿了解周围环境中不安全的事物,不做危险的事。如不动热水壶,不玩火柴或打火机,不摸电源插座,不攀爬窗户或阳台等。。
帮助幼儿认识常见的安全标识,如:小心触电、小心有毒、禁止下河游泳、紧急出口。
告诉幼儿不允许别人触摸自己的隐私部位。
3.教给幼儿简单的自救和求救的方法
记住自己家庭的住址、电话号码、父母的姓名和单位,一旦走失知道向成人求助,并能提供必要信息。
遇到火灾或其他紧急情况时,知道要拨打110、120、119等求救电话。
可利用图书、音像等材料对幼儿进行逃生和求救方面的教育,并运用游戏方式模拟练习。
幼儿园应定期进行火灾、地震等自然灾害的逃生演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