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二的习俗有哪些(大年初二的老传统你知道吗)
大年初二,按照中国人的习俗,这天嫁出去的女儿,要带着丈夫、儿女回娘家拜年。除了回娘家探亲,各地还有不少有趣的风俗习惯,如北方这天也是“祭财神”的日子,从商铺到普通家庭,很多都要在财神前祭拜,中午还要喝馄饨,因馄饨外形如同元宝,所以也称之为“元宝汤”,都是为了图个好彩头。下面将大年初二这天的老传统给大家盘点一下。

大年初二一些地方要吃的食物
1、吃面;俗话说:“初一的饺子,初二的面,初三的合子往家转(赚)。面条的样子为一条一条的,寓意条条顺,初二这天吃了面,意味这新的一年里就会过的顺顺当当,身体健康长寿,另一方面,初二这天也是女儿带着女婿回娘家的日子,用面来迎接家人,也想让他们的日子过得顺顺利利、长长久久,图个吉利。

擀面条的面最好要用大年初一包饺子的剩面,新的一年日子才能过得富足有余,所以前一天和饺子的面基本都会多和一些,剩到初二用。
2、吃馄饨;大年初二这天很多地方都会选择吃馄饨,馄饨的谐音为“浑囤”,有粮食囤满、五谷丰登的含义,馄饨又形似元宝,包馄饨时,要捏住馄饨皮的两个角往里捏兜住馅料,俗称为“兜财”,人们就将一碗馄饨称为元宝汤,寓意开年顺风顺水、财运滚滚来。

3、吃发糕;初二的饮食习俗多样,还有一样是人们要吃的食物,那就是“发糕”。初二这天就会将做好的发糕先祭拜祖先,全家再一起食用,或者女儿回娘家的时候带上自己亲手做的发糕送给家人。寓意着新的一年里会发财、高(糕)升,发糕还可以做成花朵、鱼的样子,来代表花开富贵、年年有余,日子过的越来越好。

大年初二要做的2件事
1、回娘家;北方大年初二这天,已经出嫁的女儿会回娘家,夫婿也要一起同行,不能缺席,故大年初二也被称为“迎婿日”。在古代是非常忌讳女儿大年三十和初一回家的,古人认为这两天回娘家会把家中吃穷,带走娘家的财运不吉利,只能等到大年初二再回门。

2、祭财神;北方很多地方在这天也会祭财神,这也是年俗中的一项老传统。清代的让廉在《京都风俗志》里记载“正月初二,人家市肆,咸祭财神,或食混沌,谓之元宝。远近鞭炮之声,胜于除夕。”古代年初二祭拜财神,放的鞭炮比除夕还多,格外热闹。

——老井说——
春节习俗颇多,礼节、忌讳也颇多,如女儿回娘家不能空手,拿礼物也必须要双数,老传统中从春节除夕到初五这段时间打扫卫生,倒垃圾,认为会把财运扫走,总之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有趣的民俗还有很多,虽然大多没有什么科学道理,但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有些还是值得传承下去的。
我是市井觅食记,与世界交手多年,依然光彩依旧,兴致盎然!每日更新美食菜谱和市井生活,关注我,享受舒适生活不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