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答百科 > 正文内容

空什么空什么的成语(成语“空穴来风”释义定解)

福瑞号2022-12-04 07:08:06问答百科106
成语“空穴来风”释义定解作者:陈益林
空什么空什么的成语(成语“空穴来风”释义定解)-图1
“空穴来风”是使用频率相当高的一个成语,打开电脑网络稍加搜索,含有“空穴来风”这一成语的句子便会铺天盖地涌来,兹举几例:
⒈“风起于青苹之末”,文化界骂的流行又岂会是空穴来风?窃以为,若要追根溯源,近几年文化界“伪”的流行才是“消费文化对于当下社会的绝对统治”的最好说明,也正是骂的诞生乃至“流毒”天下的原因所在。
⒉目前公司发展中最为欠缺的就是没有一个具有鲜明特色而又有广阔发展前景的主营业务,因此这种市场传闻可以说绝非空穴来风,而是体现了相当一部分市场投资者的良好愿望。
⒊国际(米兰队)目前急需一名中场发动机型球员,看来关于希多夫与基恩转会的流言,并非空穴来风。
对于“空穴来风”的词义,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新华成语词典》第402页的解释是:比喻自身存在弱点,流言蜚语等得以趁隙而入。也比喻传言没有根据。新版的《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02版)《新华词典》(商务印务馆2001年版)和《中华成语词典》(中华书局2002年版)则基本上都解释为:比喻流言、消息的传播不是完全没有原因的。“空穴来风”的以上释义可以归结为两类:⒈比喻有一定根据的消息和传闻,与“无风不起浪”近义。⒉一词多义,兼有“比喻有一定根据的消息或传言”和“比喻消息或传言没有根据”两种意思。如果根据第一类释义来判断,则以下两例对“空穴来风”的理解和使用,必有一例是错误的(例2中的“空穴来风”显然是由“比喻消息或传言没有根据”这一词义引申而出的意义)。根据第二类释义,则例1、例2的成语理解和使用皆属正确。
例1:自然外边人是言之过甚。但是,空穴来风,仲翁,你也是太登多了。以后总得注意。( 茅盾《蚀·追求》四)
例2:迄今抗战阵营中尚潜伏若干妥协主和分子,道路以目,并非空穴来风。( 邹韬奋茅盾等所著的《我们对于国事的态度和主张》)
都是权威部门出版的辞书,我们到底应该依从哪一家呢?
权威辞书间互相“打架的”的结果便是造成成语使用的混乱和学生做题的困惑。比如上引来自网络文章的3例,有人就认为是误用了“空穴来风”一词。《语文学习》2002年第2期增刊上还有人专门指出:“高考对成语的考查主要是针对一些常见而又容易用错的成语。这些成语虽然常见,但人们往往误解了它们的意思或忽略了它们使用的特殊环境或对象。例如‘空穴来风’容易误解为凭空捏造,实际上它是比喻消息或传说不是完全没有原因。”正是基于这种认识,有人甚至据此对当代文坛大腕王朔大加奚落——“文章的最后我还要告诉你,《我看金庸》里有两个低级错误。《天龙八部》是5 本而不是7 本;成语‘空穴来风’用错了。如果你连小学生会做的算术题都会算错,连中学生会用的成语都会用错,那您还是省点劲,回家歇着去吧。”(林桢《王朔,听我对你说》)
不少考生对下面这两道成语辨析题的答案就大为困惑:
一、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
A.外面风传厂长要辞职,有人说是谣言,但我想,空穴来风,恐怕总有点实事的影子。
B.王先生小时候,在嬉耍的间隙,经常蹲在教室的窗下听私塾先生讲课,他父亲无意间发现了,便让他登堂入室,成为私塾里最年幼的学生。(“登堂入室”比喻造诣高深,用在小孩子身上显然欠妥。)
C.读书的关键在于透彻理解,如果生搬硬套,即使背得滚瓜烂熟,也没有用处。(“生搬硬套”是指机械搬用的做法,而句中要表达的却是对书本内容的理解问题,宜改做“生吞活剥”为是。)
D.待你刚扔下,冷不防从柱子后面、从电话亭旁、从小卖部里会窜出一个值勤的大叔或大妈,他(她)守株待兔地要罚你的款。(“守株待兔”比喻不知变通或妄想不经过努力而侥幸得到成功,用到忠于职守的值勤人员身上不妥。)
二、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D)
A.提高教师的素质,这是很值得重视的问题,因为这是和素质教育休戚相关的。(“休戚相关”适用于人而不适用于物。)
B.旧社会老百姓受剥削、受压迫,过着筚路蓝缕的生活。(“筚路蓝缕”指的是创业的艰辛。)
C.日前,制造“8。21”特大抢劫案的又一名案犯被抓获,其余的案犯也将在劫难逃。(“在劫难逃”,感情色彩不对,有同情抢劫案犯的意思。)
D.那么,为什么多数人都将陈寅恪的“恪”念做“确”呢?这倒也不是空穴来风“。
惑而从师求教,对“空穴来风”作过一些考辨的老师,常常也只能对学生说“空穴来风”是一个集截然相反的两个词义于一身的“另类”成语。没有对“空穴来风”作过考辨的有些老师甚至只能用“说不清”来不了之了。
“空穴来风”最早出自宋玉《风赋》:“臣闻于师,枳句来巢,空穴来风。”(枳:木名。句:弯曲)李善注引司马彪曰:“门户孔穴,风善从之。”穴:洞。来:招来。后人由空的洞穴容易招进风来联想比喻到某种说法有一定的原因和根据,或比喻流言乘虚而入。一些学者专家指责现在不少人误用“空穴来风”正是基于对“空穴来风”一词的语源考辨。新版的《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02版)《新华词典》(商务印务馆2001年版)和《中华成语词典》(中华书局2002年版)基本上都解释为“比喻流言、消息的传播不是完全没有原因的”显然也是所来有自。
但词语的流行和运用过程中还有一个约定俗成的“从众定律”,如“打扫卫生”、“恢复疲劳”“太阳落山了”(事实上是地球围绕太阳转而非太阳围绕地球转)“用心思考”(从科学上讲,该用脑思考)等,从语法或从科学、情理上推敲似乎讲不通,但由于长期流传,在语言交流中又不会产生什么交际障碍,因此也就任其通行,谁也不把它们当病词、病句来处理。也许是基于这种原因,《新华成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在指出“空穴来风”“比喻自身存在弱点,流言蜚语等得以乘虚而入”这一义项的同时,也肯定其“比喻传言没有根据”这一义项的正确性。
但人们发现集截然相反的两个义项于一体的“空穴来风”在理解和使用过程中常常会引起一些误解,存在诸多不便,迫切希望语言学家们给这一使用频率极高的成语以一种统一明晰的界定。正是顺应这一要求,中央电视台第四套节目的一档语言文字栏目专门对“空穴来风”的用法作了最新说明。《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都已根据词语运用的约定俗成“从众定律”,对“空穴来风”这一成语的语义作了新的界定:“原比喻有一定原因和根据的消息或传言,现常指缺乏一定原因和根据的消息或传言。”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福瑞号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furui.com.cn/9918.html

“空什么空什么的成语(成语“空穴来风”释义定解)” 的相关文章

谐波是如何产生的(什么是谐波)

谐波是如何产生的(什么是谐波)

随着用电设备的增多,电网中产生了大量谐波,继而影响了各种电气设备的正常工作。 在今天的文章中,小库将具体为大家讲解什么是谐波以及谐波源,“他们”又会造成什么样的危害,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01 谐波and谐波源? 谐波指的是电流中所含有的频率为基波整数倍的电量。其实,谐波本身并...

关于黑道公主的小说(黑道宠文:《偷恋黑道拽公主》黑道公主vs帅气王子)

关于黑道公主的小说(黑道宠文:《偷恋黑道拽公主》黑道公主vs帅气王子)

亲爱的读者们,大家好呀~很多书迷最近都反应没有什么好看的书,作为资深书迷的小编对此也深同感受。今天为大家精心推荐3部好看的小说,书迷看后直呼过瘾!你喜欢的话记得收藏,然后点个赞加个关注,防止迷路找不到小编哦! #小说推荐#小编今天给大家推荐:黑道宠文:《偷恋黑道拽公主》黑道公主vs帅气王子,9.8吹...

生物有什么(地球上最大的生物究竟是什么)

生物有什么(地球上最大的生物究竟是什么)

生物是地球上一切有动能的生命体的统称,其基本的分类中包括了动物、植物、细菌、真菌以及古细菌,所以,地球上最大生物是什么?这个问题的范畴就很广了,下面我们从动物、植物、真菌三个大类别分布来看一下最大者究竟有多大? 最大的动物-蓝鲸 蓝鲸是地球上已知最大的动物,虽然在恐龙时代也有像阿根廷龙、易碎双腔龙...

诗经被称为经是在哪朝(作为“经”的《诗经》)

诗经被称为经是在哪朝(作为“经”的《诗经》)

「本文来源:光明日报」 《毛诗正义》 《诗经名物图解》中的芍药 资料图片 《诗经》 《诗经》 学生常问:儒家何以兴盛?我回答:“有经学教材,是儒家得以发展的重要因素。”所谓经学,即儒家学派在经典的诠释中,注入了自己的学说、思想,为己所用的学问。 我以《毛诗传笺》中的《郑风·风雨》为例来说明之...

张大仙为什么叫张冰心(他是“浦东公鸡”“不慌)

张大仙为什么叫张冰心(他是“浦东公鸡”“不慌)

Hello大家好,我是星辰! 王者荣耀作为一款5V5竞技手游火爆全网后,随之直播界中也多出了一个王者版块,而王者主播也是越来越多,个人认为在所有主播中“浦东公鸡”的代言人张大仙的直播是比较值得观看的,这是为什么呢? 顺风讲骚话,逆风讲道理 大仙的直播风格首先就是以道理为主,以骚话为主,而他“顺风讲...

三峡翻译三峡全文翻译(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文言文、古诗及翻译)

三峡翻译三峡全文翻译(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文言文、古诗及翻译)

《三峡》(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