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扯一下学数学有啥用?
(水平有限,不妥见谅)
学习即是打基础,又是为了使用。学数学也一样,那学数学有啥用呢?
(一)、懂得计算
生活中,数学给我们最实际的作用就是让我们学会了计算。计算什么呢?学生计算成绩、员工核验工资,企业计算账务等等。一般的计算,加减乘除就都能胜任了。至于面积体积计算、三角函数、指数对数,只是偶尔用一下而已。至于微积分、线性代数那些,不是特定领域或许根本用不到。所以,四则运算会了,基本就能完成日常生活了。
说到计算,就不能不说比较。所以,学数学的作用,还可以用来选择最优项。这最优,是计算后对比出来的。比如,从家里去公司,坐公交还是坐地铁还是打车还是走路或者共享单车?是以花费多少进行比较,还是以单位时间花费多少进行比较,我就不知道了。如果说不用对比都能知道,那我换个问题,去邻省,坐动车还是坐飞机还是开车去?
(二)、明了逻辑
数学中非常注重逻辑。生活中也缺少不了逻辑思维。逻辑思维是个完整的体系,能够自洽。在生活中,逻辑让人严谨。
通常数学思维规律有:
同一律,在对象、概念、判断上的同一。举例来说,你是你,换上什么衣服都是你。又如矛盾律,相互矛盾的双方不可能都符合,必有一假。举例来说,你不可能既是男性又是女性。
又如排中律,相互矛盾的双方不可能都不符合,必有一真。举例来说,你既不是男性又不是女性,这是不可能的(当然你要说还有第三第四性别我就没话说了)。
而逻辑思维能力又包括以下这些,如归纳(如男性、女性都是人),演绎(如人分为男人、女人),分析(如人的身体分为头部、躯干、四肢等),综合(如头部、躯干、四肢可以组成人的身体),抽象(如头发、眉毛、腋毛、腿毛,都是细胞在体外分化出的角质蛋白……),概括(如凡是在人体外,由细胞分化出的角质蛋白……,是毛发),比较(如头发与眉毛的区别在于生长的位置、长短、质感……),因果(如产生毛发的原因是自然选择……并根据因果等关系递推或推理(如鱼类上岸产生了两栖类,两栖类为抵御太阳等产生了哺乳类,毛发就出来了)、逆向(都是去掉毛发,外部刮剃或激素控制……)……
(三)、发现规律
数学对生活现象有一定的研究作用,对规律的分析也有相当功用。这有逻辑的程序,也涉及到其他学科,比如经济学、物理学等等。比如随便抛个硬币正反的概率(可能性),比如市场供需的关系的规律,比如电压和电流的关系规律等等。从这个角度看,数学的作用还有支撑其他学科。
并且,通过一些数学方法,比如积分微分,会让学科研究更有效率。
顺便说一下,日常生活中,其实对于数字,并不需要多么精确。你需要么?你不需要。38.4℃和38.5℃有多大区别,证明感冒就行了,至于那么精确么?去市场买菜,对与一分钱需要计较么?甚至店家都会给熟客抹零,顾客也会说不用找零了。
你通常会给别人说自己刚买了100块的零食,还是说买了99块3毛2的零食呢?……
生活中,当精确数字不重要的时候,只要这些数字在允许误差范围内,都是可以的。
附:生活中记得一些数字,用的时候灵活一点就行了。
根号1到10,大概大概的结果是多少呢?根号1,4,9的结果1,2,3,根号2,3结果是1.4,1.7,根号5,6,7,8的结果是2.2,2.4,2.6,2.8,根号10的结果是根号3.2。这么一看,很有规律么……
lg2约等于0.30,lg3约等于0.48,其他的大概结果可以用lg2,lg3推出来。不能直接乘的用平均法,比如lg7=(lg6+lg8)÷2=(lg(2x3)+lg(2x2x2))÷2=(lg2+lg3+lg2+lg2+lg2)÷2=0.30x2+0.48÷2=0.6+0.24=0.84。
2的乘方,记住2的10次方是1024,2的6次方是64。也是很有规律,是把。
平方的话,记住11到19就行,具体怎么记,请参看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