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星旗的含义是什么(武汉首义广场上有一个十八星旗图案的花坛)

位于武汉的首义广场是为了纪念武汉作为辛亥革命首义之地的历史经历,在首义广场东西与南北两轴的交汇处,有一个以十八星旗图案的花坛,你知道它后面的故事吗?

1、十八星旗的前生今生
十八星旗是又叫作铁血十八星旗,是中国近代史上重要的一面旗帜之一,曾出现在电影《让子弹飞》的场景里。
十八星旗最早是湖北革命团体共进会的会旗,1911年9月,同盟会与共进会召开会议决定组织策划武昌起义,成立起义总指挥部,在会议上,确定了将十八星旗为起义之旗。
1911年10月10日晚,武昌起义爆发,随后起义军占领了武昌全城,在10月11日成立的湖北军政府里,又决定将十八星旗作为军政府旗帜。
中华民国建立前后,当时的革命党在确定中华国的国旗时行了严重的讨论,在1912年1月10日的中华民国临时参议院的专门会议上,最终确定以五色旗作为国旗,将十八星旗作为陆军旗,后来又很快停用。
武昌起义后来被称作辛亥革命的首义之战,其使用的十八星旗也就成了首义之旗和见证武昌起义胜利的标志,这面旗帜现在收藏在位于天安门东侧的国家博物馆内。

2、为什么叫做铁血十八星旗
十八星旗长宽比例为8:5,旗面为红色。由黑色九轮角和18颗黄圆星组成。黑九角代表了中国古代的九州(古书记载,大禹治水里在今兰州的九州台划天下为九州,分别是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18颗黄圆星代表了当时中国十八行省(清末中国的十八行省包括直隶、山西、山东、河南、陕西、甘肃、四川、云南、贵州、广西、广东、湖南、湖北、浙江、福建、江苏、安徽、江西等)的所有人民。
九角和18颗黄圆星意味着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未来光明,圆星的黄色指的是汉族炎黄子孙。这种设计也是被后人所诟病的,就是在18颗黄圆星代表的18行省将当时清朝统治的满、蒙、回、藏等少数民族聚居地视为可有可无,可以说,十八星旗是基于当时革命党人狭隘的汉族建国思路而确立的。后来中华民国采用象征五族共和的“五色旗”作为国旗,完美地规避了狭隘的汉族立场的国策,从而达成了促使清帝退位的南北议和,使清王朝将其主权及相应的疆域完整的移交至民国政府。
十八星旗为什么被要加铁血两字呢,因为旗面为红色,象征了的刚强、坚韧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和不怕流血牺牲的铁血精神,表明了推翻清朝,结束封建统治的决心,所以又被称为铁血十八星旗。

3、十八星旗还广泛用于当时的钱币之中
武昌起义后,全国各地爆发频繁的革命活动,各省纷纷成立军政府。军政府为缓解财政支出和社会稳定,开始发行货币并进行市场流通。
十八星旗作为辛亥革命的首义之旗,具有厚重的革命色彩和时代特征,于时各省军政府在铸造货币里都在其上使用十八星旗的图案,比如福建发行的中华元宝和福建通宝、湖南发行的银元票、广西发行的钞票、安徽发行的银元券、江西发行的大汉铜币以及各省在民国初期铸造的开国纪念币等。
可以说十八星旗即是波澜壮阔壮的辛亥革命的见证,也成为了后来研判辛亥革命期间发行货币的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