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中窥豹可见一斑(敬细以远大)
俗话说:管中窥豹,可见一斑。意思是透过竹管去看一只豹子,只能看到豹子身上的一个斑纹。常比喻片面地看问题,难以窥视事情的全貌。是否果真如此呢?只要敬细以远大,管中窥豹也能看到整只豹子,而不是只有一斑。

北宋年间,左司谏陈瓘有一天发现蔡京盯着太阳看,很长时间眼睛一眨不眨。他心里咯噔一下:蔡京此人毅力非常人可比,今后肯定有所作为,但是他这么直直地注视太阳而面不改色,恐怕今后他即使得志了,必然目无君上,任自己为所欲为。
身为谏官,陈瓘认为职责所在,必须秉公进言。但是同僚都认为他是小题大做。连宋徽宗都说:蔡京做事兢兢业业,没有做什么逾越规矩的事情。你也不要抓住人家一点枝节小事不放。都是为朝廷效命的,大家都要公正客观、顾全大局,和睦相处。

后来蔡京独揽朝政,蔡京假托“绍述”的名义,钳制天子,私自设置讲议司。不按国家用人法度,任意提拔任用朝廷要员,让杨晋戈等人沿袭为节度使,所有的国家大事、政议决策也都出自讲议司。他还进一步控制了兵权、大兴花石纲,其所作所为一一验证了当初陈瓘的判断。

“天门九重开,终当掉臂入。”做出这首诗的是北宋年间一个叫丁谓的人。意思是有天啊,皇城的九道门全部打开了,我丁谓最终能甩开双臂大摇大摆地走进去。常人看来,这两句诗显得很有志向很有抱负。确实,丁谓凭借自己的聪明才华,后来官至宰相。

但是当时的文学家王禹偁读到这首诗后,现出一丝忧虑:丁谓这人不顾皇家威仪,不守臣子的本分,进皇宫就这么趾高气扬地走进去,就算再有才华,也一定不是什么忠良之辈。王禹偁是不是有点上纲上线了?就凭这几个字判断人家的忠奸,是不是太武断了?
后来果然如王禹偁所料,丁谓因为不尽忠辅佐皇上,勾结太监,陷害忠良,一个很有才干的人沦落为历史上的奸臣,人们将他与王钦若、林特、陈彭年、刘承珪合称为“五鬼”。看来文如其人、以诗言志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陈瓘和王禹偁正是通过这样一件小小的事情,看出了事物发展的趋势和全部真相。唯有细心观察生活、用心思索,才能练就这样一双如电的目光,发现不同寻常的事情,并从中得知真相。反之,我们不能发现这样的细节,往往能带来很大的危害。

管中窥豹,可见一斑。这个论断本身就犯了片面看问题就下结论的错误。滴水藏海,一滴水中蕴藏着大海的汹涌与澎湃,博大深沉;叶细情深,一片绿叶中展现着大地与阳光的深情。所以我们的结论是敬细以远大,认真地对待每一个细节,管中窥豹也能看到整只豹子,而不仅仅是一个豹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