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答百科 > 正文内容

奥密克戎撤退(奥密克戎突袭)

福瑞号2022-12-23 15:09:22问答百科81
奥密克戎突袭,西方开始理解中国"清零政策" 原创 王慧 观察者网
文 观察者网 王慧
就在越来越多的国家迈向“与病毒共存”之际,新型变异毒株奥密克戎来势汹汹。
面对巨大的不确定性,本想靠着疫苗“躺平”的许多国家一下子“支棱”了起来,世界各国进入高度戒备状态,“封国”、“封城”、实施旅行限制、强制戴口罩、考虑或已经强制执行疫苗接种......
尽管如此,奥密克戎仍然凭借其极快地传播速度“攻城略地”,两周不到就蔓延至全球近40个国家和地区。
全球似乎又进入了疫情之处的恐慌。而这时的中国仍一如既往地保持着自己的防疫节奏,淡定而自信。钟南山院士在谈及奥密克戎时称,坚持动态清零“不害怕”。
或许中国的从容过于扎眼,或许中国的防控成果让人羡慕,一众曾经攻击中国“动态清零”政策、鼓吹“与病毒共存”的西方媒体开始改口了。
BBC、《纽约时报》、彭博社、《时代》周刊等媒体纷纷刊文,肯定中国“清零政策”的成效。虽然话说的有点“别扭”、言语中还带点酸味,但态度确实开始出现转变,相较于之前的抹黑和攻击,如今能读出跟多的理解和尊重。
“2021从都国际论坛”期间,观察者网采访了包括比利时前首相伊夫·莱特姆、芬兰前总理埃斯科·阿霍、克罗地亚驻华大使米海林、美国迈阿密大学公共卫生科学部名誉主席何塞·萨波茨尼克在内的多位欧洲前政要、驻华大使和公共卫生专家。
他们在肯定中国“清零政策”的同时也表示,中国能做到,不代表他们的国家可以做到。“采取什么政策取决于特定国家民众的期望和支持,不同国家会有不同答案。”克罗地亚驻华大使米海林说。
不过,大家一致认同的是,战胜新冠病毒需要世界各国的合作。正如“2021从都国际论坛”发布的《从都宣言》所言,新冠疫情对全球所有国家构成挑战,也证明了团结与合作是战胜疫情的关键,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只有各国普遍安全,本国才有安全。
奥密克戎撤退(奥密克戎突袭)-图1
12月5日,国家副主席王岐山出席“2021从都国际论坛”开幕式并致辞
奥密克戎突袭,外媒开始改口
在奥密克戎的“突袭”之下,海外舆论出现了不少肯定中国防疫的声音。
BBC中文网刊发题为《新冠疫情:什么样的政策能带我们走出困境》的报道。文章以曾经的抗疫优等生新加坡和以色列为例,称“提高(疫苗)接种率后,这两个国家不约而同地选择与病毒共存”的策略,然而“与病毒共存并非没有代价,两国都迎来了不同程度的死亡病例上升”。
与之相反的是中国“继续坚持严格的疫情防控措施,筑牢‘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坚实屏障”。报道称,中国能这么做是因为“中国足够大,其内部的统一大市场可以为经济复苏提供动力。”
继BBC之后,《纽约时报》发表了题为《研究称中国若放弃“清零”,每日新增病例或超63万》的文章。
文章承认中国的“清零”政策取得了成效,称自新冠疫情开始以来,中国通报的累计死亡病例不到5000例,通过严格的防控措施,成功地将疫情的零星暴发迅速控制住。
报道最后还引用了张文宏医生在其微博发布的研判:“我们可以应对德尔塔,也能应对奥密克戎。”
奥密克戎撤退(奥密克戎突袭)-图2
紧随其后的是彭博社。
彭博社用了不少篇幅渲染对中国严格防疫措施的批评,质疑中国疫苗的有效性,还声称严格防疫“虽然保护了这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使其避免了世界其他地区出现的大量感染与死亡,但使中国及其民众担负重压,长达数周的隔离和重新入境程序意味着他们实际被锁在国内”。
但文章还是承认,“这种含有大量突变的病毒(奥密克戎)出的现,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中国的‘新冠清零’策略是正确的。”
奥密克戎撤退(奥密克戎突袭)-图3
美国智库外交关系委员会全球卫生问题高级研究员黄严忠称:“奥密克戎是‘新冠清零’策略的一剂加强针。如果西方国家在重新开放的问题上回头,关闭边境,他们就没有理由指责中国坚持的做法是‘不可持续’和‘错误’的。”
高盛策略分析师刘劲津(Kinger Lau)认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经济基本面和持续的防疫措施,使中国在面对新变异毒株时处于更有利位置。
彭博社的文章得到了不少西方媒体的转发,《时代》周刊网站转发时直接将标题改为:全球抓紧控制奥密克戎,是不是证明中国新冠清零的方法更好?
文章的第一句就是:“奥密克戎变种出现后,各国本周都在争先恐后地实施边境和旅行限制。而在中国,一切照旧。”
奥密克戎撤退(奥密克戎突袭)-图4
中国的淡定反应也引起了CNN的注意,CNN在谈到中国的对奥密克戎的应对时,措辞是这样的:“中国的回应,或者说是没有回应,并不令人感到意外。”
新加坡《海峡时报》网站报道称,自疫情暴发以来,中国出台包括对获准入境人员实施多项严格隔离措施,以及一系列社区防控措施等防疫策略。虽然这没能杜绝散发疫情,但中国的感染人数仍远低于其他国家。
香港大学医学院传染病科主任孔繁毅教授告诉《海峡时报》,奥密克戎毒株的出现进一步证明,中国目前采取的“零容忍”政策是正确的。当务之急是尽快推出能应对德尔塔、奥密克戎等多种毒株的第二代新冠疫苗。
奥密克戎撤退(奥密克戎突袭)-图5
“中国能做到,不代表每个国家都能做到”
针对中国的“清零政策”,美国迈阿密大学公共卫生科学部名誉主席何塞·萨波茨尼克告诉观察者网,他认为,“这是非常明智的做法,因为我们要用各种方式将传播降到最低,来预防病毒变种等各种各样的问题。这是个好办法,我们都应该争取。”
“但中国能做到,不代表每个国家都能做到,”萨波茨尼克说,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在一些国家实现中国式“清零政策”很难。
奥密克戎撤退(奥密克戎突袭)-图6
萨波茨尼克主持“公共卫生健康与全球合作,打造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分论坛
比利时前首相伊夫·莱特姆也认为,中国的“清零政策”到目前为止是非常非常成功的努力,中国的各级政府很好地控制了危机,降低了疫情对民众健康的影响。
但他也在可持续方面提出了质疑,认为“一旦疫苗接种在全球范围内推广开,我们可以一步一步地再次开放我们的社会和国家,再次用拥有正常的互动关系,继续发展经济和合作。”
“我觉得中国应该也这么想,但开放一定是在疫苗接种有保证、其他各项预防措施到位的前提下,这样我们可以把对个人和社会健康的损害降到最低限度。”莱特姆补充道。
奥密克戎撤退(奥密克戎突袭)-图7
伊夫·莱特姆在分论坛发言
芬兰前总理埃斯科·阿霍也乐观地认为,当疫苗接种率越来越高时,世界能够控制这种疾病。“但民众对接种疫苗不够信任,这是欧洲的一个主要问题,因此我们必须能够采取更有效的措施,以提高整疫苗接种率。”
阿霍称,他一直在观察不同地区防疫政策取得的成果。他认为,至今仍然很难说,什么是最好的策略。
“我们有个邻国瑞典,它从一开始就保持了经济和社会的开放。在开始阶段,瑞典确实处于混乱状态,死亡率很高,病毒传播也很广泛。但是今天再看瑞典的疫情数据,已经很低了,是欧洲最低的。瑞典在疫情中一直保持社会的理念,而中国采取了相反的做法,也起到了很好作用。”
阿霍补充道:“要从疫情中吸取教训就必须仔细研究这次疫情,发生了什么,为什会发生,今后我们需要怎么做来防止这些事情再次发生。我不知道研究结果会怎样,但在我看来,我们两种做法都需要,之前需要‘封闭’社会,实行限制措施,但是也需要想象力,这两样都能起到作用。”
奥密克戎撤退(奥密克戎突袭)-图8
埃斯科·阿霍正接受媒体线上采访
克罗地亚驻华大使米海林表示,世界上每个国家都根据自己制度采取相应的疫情响应机制,中国选择了“动态清零”,而欧洲国家则根据自己的制度、价值观和生活方式,选择了“与病毒共存”。不同的政策会产生不同的结果,但却能满足各国民众的不同需求。
米海林说,欧洲大陆内部国家间的距离很短,人们习惯了自由流动。但中国的情况就不同了,中国是一个大国,人口是欧盟的3倍,这里的制度也不一样,所以采取什么政策取决于特定国家民众的期望和支持,不同国家会有不同答案。
奥密克戎撤退(奥密克戎突袭)-图9
米海林正在分论坛发言
很多国家甚至连戴口罩、打疫苗也做不到...
近期,欧洲疫情持续恶化,加之奥密克戎“登陆”,不少国家纷纷收紧防疫措施,“封城”、强制接种疫苗、戴口罩等等。
严格的防疫措施在欧洲多国引发强烈不满,荷兰、比利时、法国、奥地利、克罗地亚、意大利等过都爆发示威抗议活动,其中一些演变为警察与抗议者间的暴力冲突。
比利时前首相伊夫·莱特姆告诉观察者网,他认为,疫苗接种在某个阶段应该是强制性的。“那些对疫苗表示怀疑的人,是在行使他们言论自由的权利,但是在某一时刻,个人的自由应该受到他人自由的限制,他人的自由也需要保护,每个人都有保护自己健康的权利,所以我认为应该有表达不同意见的空间。”
莱特姆称,作为一个整体,我们社会的那些弱势群体,比如说老人、病人、小孩等等,他们应该被优先保护,“所以我认为在这个阶段,我们应该考虑在我们西方社会强制接种疫苗。”
美国迈阿密大学公共卫生科学部名誉主席何塞·萨波茨尼克则称,在美国,“个人权利和社会权利之间存在着一种平衡,现在这两种权利正在斗争。我相信社会权利更重要,我们应该保护我们的社会免受病毒侵害。但很多人认为,他们有权利不戴口罩,不戴口罩对他们来说更重要。虽然我不同意他们的做法,但是非常不幸的是,我不能强迫他们同意我的观点。”
“这在美国这是个很大的问题,”萨波茨尼克说,“因为个人权利是我们国家和宪法基础的核心。所以,最终这可能会由我们的最高法院来做决定。”
生命至上VS自由至上,理念不同策略也不同
对于中国的“动态清零”,国家卫生健康委新冠肺炎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梁万年这样解释:“动态清零”不是零感染,我们现在不能保证一个本土病例不发生,但是我们一定要做到发现一起扑灭一起。当一个传进来引发本土病例以后,如果我们很短的时间很快地就把它控制住,这个感染链进来没有持续传播,把这个感染链灭干净了,也叫清零。可能很多人认为这个地方怎么老是会出现病例,有些地方怎么一年多了病人始终没有清零,其实从动态上它是清零了。做得再好的一些城市也不能保证我这起处理完下起就没有了。
梁万年也认为,在疫情的防控上,你要说有哪一种策略是各国都适用的,不可能,现在不可能,今后也不可能。
中国的理念是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还有一些理念可能认为自由是最重要的。不同的理念下,采取的策略就有区别了。
另外,各国采取策略时还要根据国家的社会经济和人口的情况、文化和韧性等问题。“你以为全球不想学中国吗?但要取得中国这样的防控成果不是某一个措施、某一个策略能够起作用的,需要众多的要素组合叠加才能产生这种效果,比如中国老百姓的独特文化和高度利他主义精神,中国政府的组织能力,部门的协同能力,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的协同能力。”
梁万年说,你要看到我们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我相信很多国家很难做到上下协同,全国一盘棋,做到有效的联动。我们毕竟经历过武汉那一场战疫的洗礼,后面我们又经过了几十起局部疫情的锻炼,我们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甚至可以称之为还是科学的防控措施组合,也就是说我们已经锻造了一个比较好的“工具包”。比如核酸检测能力、密接者的追踪能力、临床救治能力、社会动员能力、交通生活保障方面的能力,“工具包”里都有。这一块是中国非常独特的优势,现在可以说用得是得心应手。
奥密克戎撤退(奥密克戎突袭)-图10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秘书长特别代表杰弗里·萨克斯十分赞赏中国的抗疫成果。他在“公共卫生健康与全球合作,打造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主题分论坛发言时直言:“美国的政治制度非常傲慢,思想封闭,不愿向其他国家学习。中国成功地控制了疫情,但是美国并不想给予认可。”
“这对于当今世界来说非常可悲,”萨克斯说,“我们应该生活在一个分享实践、交流思想、相互学习的世界,我们应该分享如何制造新型疫苗,我们应该学习中国的成功经验,来阻止病毒的传播。”
奥密克戎撤退(奥密克戎突袭)-图11
杰弗里·萨克斯正在分论坛发言
来源|观察者网
原标题:《奥密克戎突袭,西方开始理解中国"清零政策"》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福瑞号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furui.com.cn/23087.html

“奥密克戎撤退(奥密克戎突袭)” 的相关文章

cof是什么意思(cof是什么意思)

cof是什么意思(cof是什么意思)

COF常称覆晶薄膜,是将集成电路(IC)固定在柔性线路板上的晶粒软膜构装技术。 1、覆晶薄膜是一种覆晶薄膜,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芯片本体和衬底,所述驱动芯片本体下部设有隔热盘,所述驱动芯片本体和所述衬底通过隔热盘连接;所述衬底上设有散热结构,所述隔热盘与所述散热结构连接。 2、可行性研究是确定建设...

江苏历届高考状元(江苏近11年高考状元汇总)

江苏历届高考状元(江苏近11年高考状元汇总)

2009-2019状元分布 近11年江苏省共25名文理科高考状元,其中南通市7人、无锡市5人、泰州市4人、苏州市3人、常州市3人、南京市1人、镇江市1人、淮安市1人,其他城市0人。 泰州姜堰中学一个学校独占4人遥遥领先。 文科状元13人 2019年:南通海安中学 范雯 2018年:镇江丹阳高级中学...

宋代定窑位于哪个省(汪有良著名鉴定专家论)

宋代定窑位于哪个省(汪有良著名鉴定专家论)

汪有良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 特约研究员 从出土古代生活土中残片论述陶瓷历史 今天我要论述的是从衢州一工地出现古代残土中的瓷片说起,为什么要从一片残缺的北宋瓷片论述呢?因为该瓷片可以把中国陶瓷文化的艺术工艺推行到一个最高境界。该瓷片能有什么可以把陶瓷历史推向一个最高度,这里我就从该瓷片...

女方未成年是指多少(全网最年轻妈妈)

女方未成年是指多少(全网最年轻妈妈)

很多90后甚至80后都还没结婚,却有不少00后已经步入了婚姻的殿堂,让无数大龄青年都感到汗颜! 按照年龄来算00后最大22岁,也确实到了结婚的年龄,但有些在学校里面就开始早恋,高中还未毕业,父母长辈就匆匆忙忙给他们举办婚了婚礼! 不久前,安徽一场婚礼引发了不少社会网友关注,因女生面容稚嫩,被人们质疑...

三国演义是什么题材(古代文学——三国志演义)

三国演义是什么题材(古代文学——三国志演义)

《三国志演义》与历史演义的繁荣 一、《三国志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也是历史演义小说的开山之作。 二、“历史演义”:用通俗的语言,将争战兴废、朝代更替等为基干的历史题材,组织、敷演成完整的故事,并以此表明一定的政治思想、道德观念和美学理想。 01 第一节 《三国志演义》的成书、作者与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