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哀帝的皇后傅氏是他的祖母傅太后挑选的,她是汉哀帝的表姑姑,在西汉时期侄子娶姑姑不足为怪,奇怪的是她的老公是古往今来最著名的断袖皇帝。傅氏也因此成为历史上最有名的同妻皇后。
傅氏一生无子,因为傅太后、汉哀帝刘欣活着的时候和王政君、王莽等结仇,年轻的傅氏成为王莽最直接的报复对象之一,王莽将她贬为庶人,不堪羞辱的傅皇后最终自杀身亡。
亲上加亲,她嫁给了自己的表侄
在汉哀帝刘欣还未被封为太子之前,他还只是一位藩王,父亲前定陶王刘康早死,留下3岁的他由祖母傅太后一手带大。
傅太后出身不高,因为为人机敏圆滑而被汉元帝刘奭所宠爱,刘奭为她甚至专门增设了“昭仪”这个角色,当时的皇后王政君无宠,傅太后一度风头无两,她的儿子刘康甚至差点代替王政君的儿子刘骜成为太子,可惜棋差一招,最终还是刘骜登基。她只能跟随儿子刘康来到封地,当定陶王太后。
可哪怕是藩王的太后,对傅氏家族来说也是莫大的荣耀了。因此为了照顾娘家,傅太后从傅氏家族中选中了傅氏给刘欣当正妻。刘欣对祖母非常孝顺,言听计从,娶傅氏为定陶王妃。
傅氏和刘欣两人有表亲,年纪又小,再加上有傅太后这个靠山,理论上夫妻感情应该不会太差。少年夫妻,又亲上加亲,看起来似乎非常美好。
刘欣16岁当太子,17岁当皇帝,傅氏妻以夫贵成皇后
公元前8年,汉成帝刘骜无子,决定立藩王为太子。彼时,汉元帝刘奭的血脉,只剩下定陶王刘欣和信都王刘兴叔侄两个藩王。
刘欣的祖母傅太后听说刘骜要立藩王为太子后,用奇珍异宝贿赂了刘骜的皇后赵飞燕、昭仪赵合德两姐妹和他的舅舅王根。有赵氏姐妹的耳边风,在比赛中定陶王刘欣的才学、仪态、修养又明显赢了信都王刘兴,再加上刘兴和刘骜是兄弟,若立刘兴为太子汉成帝刘骜恐不能进宗庙,所以刘骜最终选择了刘欣为太子。
刘欣当上皇太子后,傅氏妻以夫贵,成了太子妃。
[《汉书 外戚传下》:哀帝为定陶王时,傅太后欲重亲,取以配王。王入为汉太子,傅氏女为妃。]
刘欣被立为太子后,本应和祖母傅太后、生母丁姬断绝关系了。但是王政君仁慈,就劝她的亲儿子刘骜让傅太后进京,和刘欣每10天见一次。可这却为王政君和王氏家族埋下了祸根。
时也,命也。第二年(公元前7年)汉成帝刘骜就去世了,年仅44岁。刘欣继位,傅氏顺理成章成为皇后。
忘恩负义,汉哀帝与王政君结仇
汉哀帝刘欣继位后,王政君为太皇太后,赵飞燕姐妹害死了汉成帝刘骜,赵合德自杀了,王政君和王氏外戚本想等汉哀帝登基后再处理赵飞燕。
谁曾想刘骜还活着时,表现得恭谦礼让仪态万千的刘欣,刚当上皇帝就开始露出白眼狼的本性。汉成帝尸骨未寒,汉哀帝就开始大肆封赏傅氏、丁氏外戚,猴急得仿佛忘了做人。
[《汉书 外戚传》:哀帝即位,成帝大行尚在前殿,而傅太后封傅妃父晏为孔乡侯,与帝舅阳安侯丁明同日俱封。]
而对赵飞燕,汉哀帝和傅太后也是另有安排。他们感激赵飞燕助他当上皇太子,刘欣不仅不处置赵飞燕,还立她为赵太后。
[《汉书 外戚传》:哀帝为太子,亦颇得赵太后力,遂不竟其事。傅太后恩赵太后,赵太后亦归心,故成帝母及王氏皆怨之。]
不久,同款绿茶的傅太后就怂恿孙子刘欣立自己和丁姬为太后。按理说,刘欣继承皇位就等于是过继给刘骜了,结果他却枉读圣贤书,对自己的祖母言听计从,真的就枉顾王政君这个太皇太后的存在,立祖母傅太后为恭皇太后,生母丁姬为恭太后。
历史上第一个荒诞的后宫现象出现了:一朝四太后,太后像白菜一样,再也尊贵不起来了。更过分的是,第二年,刘欣又把亲祖母傅太后立为帝太太后、皇太太后,明显要压王政君一筹。
傅太后再也不是王政君的好姐妹了,她在众人面前公然骂王政君为老太婆。而汉哀帝刘欣也改了嘴脸,不断的排挤王氏外戚,大肆封赏傅氏、丁氏外戚,气焰无比嚣张。一桩桩一件件都安排得明明白白,显然自刘欣被立为太子后,傅太后和刘欣就每天都琢磨着怎么排除异己把王氏外戚赶走了。
[《汉书 外戚传》:……郑氏、傅氏侯者凡六人,大司马二人,九卿二千石六人,侍中诸曹十余人。……后既傅太后既尊,后尤骄,与成帝母语,至谓之妪。]
王政君有苦难言,面对傅太后和汉哀帝的羞辱,她第一次深刻的尝到了圣母本性带给她的痛苦,早知今日,汉哀帝刚继位的时候,王政君还会坚持要王莽自动辞官,牺牲自己成全敌人吗?王莽辞官后,面对汉哀帝的重重打压,王氏一族前途更堪忧了。
傅皇后因为依附傅太后,所以傅氏一族鼎盛,她也享受着烈火烹油的荣华富贵。史书上并没有直接描写傅皇后对王政君不敬,但是她对王政君应该也不太好,否则以王政君的圣母本性,不可能在王莽秋后算账时不为傅皇后说一句好话。
报应不爽,汉哀帝得了腿疾,皇后的丈夫爱上了男人
也许是报应不爽,或者是基因缺陷,汉哀帝继位不久,患上了腿疾,久治不愈。
《汉书·哀帝纪》说他“即位痿痹,末年寖剧”,而《资治通鉴》描述的更多:建平二年(公元前5年)六月,“久寝疾”,七月“寝疾自若”;建平三年(公元前4年)六月,“寝疾未定”;建平四年(公元前3年),“被疾”;元寿元年(公元前2年)正月,“寝疾久不平”;元寿二年(公元前1年)六月,“崩于未央宫”。
公元前7年继位,公元前5年开始饱受病痛折磨。而也就是在公元前5年,汉哀帝见到了时任太子舍人的董贤,一见钟情,疯狂给董贤及其父亲加官进爵。
[《汉书 佞幸传》:因引上与语,拜为黄门郎,由是始幸。问及其父为云中侯,即日征为霸陵令,迁光禄大夫。贤宠 爱日甚,为驸马都尉侍中,出则参乘,入御左右,旬月间赏赐累巨万,贵震朝廷。]
汉哀帝不仅把董贤留在宫里,留出“断袖之癖”的典故,还把董贤的妻子、妹妹都召入宫中。封董贤的妹妹为昭仪,地位仅次皇后之下,仿佛怕傅皇后不够委屈似的,又把董昭仪的宫殿命名为椒风,和皇后的椒房宫叫板。
董贤、董贤妻、董昭仪三个人全都得到了汉哀帝的宠幸,乱得让人咋舌,傅皇后无可奈何,日日独守空房。连傅太后都说服不了陷入疯狂情爱中的汉哀帝,眼睁睁看着董氏家族明晃晃地压在丁氏、傅氏家族之上。
彼时王氏外戚式微,或许除了被色所迷,汉哀帝也是借此敲打傅氏、丁氏外戚,毕竟没有帝王愿意看着别人比自己更嚣张。抬举董氏,说是汉哀帝被色所迷也好,是帝王心术也好,总之,像小娃娃扮家家酒一样,令人哭笑不得又觉得荒唐无比。
汉朝喜欢男色的皇帝有很多,汉高祖刘邦有籍孺,汉惠帝刘盈有闳孺,汉文帝刘恒有邓通、赵谈、伯子,汉武帝刘彻有韩嫣、李延年,汉元帝刘奭有弘恭、石显;汉成帝时有张放、淳于长……整个西汉,居然只有汉景帝、汉昭帝、汉宣帝不好男色。
但是无论是上述的哪个皇帝,都没有荒唐到因为宠爱对方,就把对方封为高安侯、大司马,甚至杀丞相、让男宠的权利和皇帝一样大,更有甚者接着酒意在群臣面前说出让位给董贤当皇帝的话。
[《汉书 佞幸传》:贤年二十二,虽为三公,常给事中,领尚书,百官因贤奏事。……宠在丁、傅之右矣。……贤由是权与人主侔矣。……有酒所,(汉哀帝)从容视贤笑,曰“吾欲法尧禅舜,何如?”……县官斥卖董氏财凡四十三万万。……而董贤之宠 尤盛,父子并为公卿,可谓贵重人臣无二矣。]
那段时间应该是傅皇后最无奈的时期,自己的丈夫不仅是个同性恋,还在后宫中立了个椒风宫和她打擂台。
汉哀帝一死,王氏卷土重来,傅皇后贬为庶人,羞愤自杀
也是命,汉哀帝当了7年皇帝就去世了。傅太后、丁姬比汉哀帝还早死。公元前1年,汉哀帝一死,整个皇室地位最高的又变回了王政君。
汉哀帝快死前,将传国玉玺交给了董贤,传国玉玺是汉哀帝“尧禅舜”的信物,临死前还暗示董贤去当皇帝。王政君得到消息后,当机立断派王闳抢回传国玉玺。幸好董贤是个没胆的,被吓到后主动交出传国玉玺,不然真不知道会闹出怎样的事情来。
[《后汉书 王闳传》:“哀帝临崩,以玺绶付贤曰:‘无妄以与人。’时国无嗣主,内外恇惧,闳白元后,请夺之……贤知闳必死,不敢拒之,乃跪授玺绶。闳持上太后,朝廷壮之。”]
让男宠当皇帝,“哀”帝的哀字真的格外悲哀,但这又何尝不是傅皇后的悲哀呢?
汉哀帝一死,王政君出面镇住局面,王莽等人迅速把控朝政,不久后董贤夫妇自杀,董氏一族全部被免官并被驱逐。朝廷变卖董贤家产居然有43亿之多。
赵飞燕、傅皇后还活着,先是赵飞燕从赵太后被贬为孝成皇后,一个月后,王氏完全掌控住了局面,由王莽出面秋后算账,把赵飞燕和傅皇后都贬为庶人,并将两人分别送往汉成帝和汉哀帝的陵园,命令她们为各自的丈夫守墓。
到了墓地后,赵飞燕和傅皇后都选择当天自杀。傅皇后就这样死在了自己丈夫的陵墓中,因为被废为庶人,她连和汉哀帝合葬的资格都没有。
红颜日记:
从《汉书》中的寥寥几笔,我们无法明确得知傅皇后的脾性如何。毕竟当汉哀帝宠幸董贤时,正史没有记载她的反应;当汉哀帝封董昭仪、椒风宫时,正史没有记载她的反应;当傅太后欺负王政君时、傅太后死时、汉哀帝死时,正史都没有记载她的反应。
傅皇后只是漫长历史中的一个无足轻重的女子,谁又会在乎她呢?唯一令人同情的是,她年纪轻轻便死于非命,毫无选择地成为了历史上的一抹尘埃。
难怪古往今来都说婚姻是女人的第二次投胎,假设傅皇后没有嫁给刘欣,会否命运会有所不同呢?
…………………………我是红颜日记,正更新《中国皇后传》,请多关注、点赞、评论,给我写作动力~原创作品,禁止转载。